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普洱茶浮沉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普洱茶浮沉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普洱茶是云南“地理标志”产品,因为炒作导致市场泡沫、过度不实宣传影响产品声誉、投机行为破坏产品质量等因素,最终导致普洱茶市场泡沫破裂,市场一直处于低迷趋于缓慢回升状态。建议严抓质量,打造知名品牌;端正普洱茶营销传播态度;注重普洱茶文化符号特性宣传,开发系列市场。

关键词:普洱茶;浮沉;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073-02

普洱茶是云南“地理标志”产品,于2007年7月1日获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此之前普洱茶由于独特的香气、滋味、越陈越香的存储方式,以及对人体具有减肥、降脂、降压、抗衰老和抗癌、抗毒等功效,受到国内外饮茶人的欢迎[1]。作为云南的一种商品,它的受众群体是会喝它的人,但在几年之间,它逐渐被商家和买家追捧,不少人热衷于收藏,不少人积极炒作,市场呈现种种乱象。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初,普洱茶市场前所未有的炙手可热,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称之为“疯狂的普洱茶”。2007年上半年迅速崩盘,直至今天一直处于低迷趋于缓慢回升状态。普洱茶浮沉现象有其背后的原因,带给人们诸多的思考。

一、普洱茶浮沉现象的原因

(一)炒作导致违背价格规律,制造普洱茶市场泡沫

炒家实行类似“炒楼”的模式,打造概念、囤积筹码、拉高价格等,各路投资者蜂拥而进,高位抛出,抽身而退,盲目跟风的人血本无归。炒作方式大致由一级经销商买断某品牌的产品,二级商取得经销权后放货。把产品投放市场,再由类似“托儿”的利益共同体,以高价将这些产品回购[2]。造成普洱茶行情暴涨,许多不懂茶且投资心态浓郁的普通投资者盲目跟进。最终因违背商品价值规律,炒作泡沫逐步被挤压,价格暴跌,割肉清仓。

(二)产品宣传销售夸大作用,导致公众反感

普洱茶的一些功效,如减肥、降血脂、暖胃等得到一定的验证,但有些销售宣传嘘头很大,称“世界各国医学证明普洱茶十一大功效”,包括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抗衰老等,甚至能防癌、抗癌等[3]。一些人深信不疑,一些人半信半疑,但由此同时,关于普洱茶中残农超标等报道引发人们对这类特殊食品安全的怀疑和关注。有时甚至引发公众的反感,认为产品宣传不实,影响购买欲。

(三)投机行为破坏产品质量,扰乱市场秩序

云南省颁布普洱茶行业规范,但部分企业尽管达不到市场准入条件,仍滥用古树茶、茶王茶、野生茶等概念,谎称“陈年普洱”。民间通过“形、色、味、汤”来识别茶质的好坏。很多投机者昧着良心做假,甚至仿冒知名品牌,编造生产年份,扰乱市场,使得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消费者出现以偏概全的认识,全盘否定普洱茶。投机行为使一些规模较大,生产规范的企业因市场混乱而削弱竞争力[3]。

二、对普洱茶浮沉现象的思考

(一)把好质量关,打造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在政府的质量监管下,普洱茶质量逐年在提高。对云南11个地州(市)的701个企业的1 260个普洱茶样品数据分析表明:不合格率仅为4.9%,合格率从80%~100%,7个产区合格率在90%以上[4]。有学者建议引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等国际先进品质控制体系,使普洱茶卫生品质向国际标准靠拢[5]。同时,关于普洱茶的相关科学研究也在有序进行着。普洱茶品牌众多,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为“大益”等,期待整合资源,打造普洱茶龙头企业,将普洱茶这一云南特产打造成“云茶”,与“云烟”“云花”“云药”齐名。

(二)茶界与媒体端正普洱茶营销传播态度

从云南主流媒体对普洱茶宣传报道来看[6],媒体在普及普洱茶相关知识同时参与茶界炒作。媒体报道马帮贡茶万里行、普洱茶遨游太空、百年贡茶回归云南、普洱茶拍卖出高价等营销事件,起到提高普洱茶知名度的作用。但多数关注产业利好消息,较少对将普洱茶炒作为投资品、产品质量等负面信息的深度关注。期望媒体本着客观公正态度进行报道,发挥好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希望茶界遵循商品价值规律,还原商品本质,本着持续发展理念销售产品。 (三)注重文化符号特性宣传,开发“普洱茶系列”市场

在建设云南文化产业大省的工作中,要将普洱茶这个具有文化性的产品充分挖掘其特性。注重宣传云南的民族文化、茶文化、茶马古道等,增加茶叶产品的文化附加值[6]。合力培育良好的心态,注重突出普洱茶调和身心系统、中庸和谐的养生保健性,饮茶是一种恬淡、和谐的生活方式[7]。

关于普洱茶系列产品的研发也在积极开展,如普洱茶牙膏等。在西双版纳种植普洱茶主要地区勐海镇的中茶、高顶、雨林古茶坊等大企业带动了一批茶农的积极性。大益集团的各地区分店也改变了以前除了他们的茶不允许销售任何商品的做法,现在可以连带销售野生蜂蜜、石斛、手工红糖、板栗、核桃等农特产品。

另外,加强标准化生产,提高普洱茶产品质量。遵循价值规律,还原商品本质,使价格符合大众消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提高产业化程度等都有助于普洱茶生产、消费的理性回归。

参考文献:

[1] 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113-115.

[2] 蓝洛葳.挤压炒作泡沫普洱茶市场大洗牌[J].茶世界,2007,(2):56-57.

[3] 吴民富,王登良.普洱茶产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广东茶业,2009,(5):35-39.

[4] 寇婷婷,徐昆龙,等.普洱茶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J].食品科学,2010,(12):165-168.

[5] 陈文品,许玫.普洱茶卫生与安全控制及相关研究现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5):1374.

[6] 李刚存,牟城筑.普洱茶营销传播与云南媒体关系研究――以《春城晚报》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09,(6):101-104.

[7] 陆云.论普洱茶文化的“和谐”之美[J].大理学院学报,2013,(8):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