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年糖尿病用药有讲究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年糖尿病用药有讲究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年糖尿病有其自身的多种特点,故老年糖尿病的诊治,与中青年糖尿病人有许多不同,其用药大有讲究!

尽管老年糖尿病人有各种并发症,但这些并发症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的关键也是控制好血糖,如此糖尿病人照样可以长寿。

初期使用者特别要警惕引起“低血糖反应”,甚至昏迷。老年人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不宜开始就用常规剂量,以免引起严重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用药量过大或活动量过大,未按时进食者。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如心悸、头晕、烦躁、精神不安、出虚汗、手抖和饥饿感等,有的老年人甚至可能表现为精神失常、嗜睡和抽搐等症状,应饮用糖水,或立即进食,重则应即送大医院救治。

肾功能减退的老年病人用药:许多降糖药在肝内代谢,经肾排出,所以在肝。肾功能不良时应慎重选药。糖肾平(格列喹酮)是惟一不经肾排泄的降糖药,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系统随粪便排出体外,尤适于肾功能减退的老年病人。

老年人尽量不用“长效制剂”:因其作用时间过长,干扰因素多,不易控制,且现在市售国产所谓“长效制剂”,大多工艺还未完全过关,并不真正“定时”、“恒量”释放药物,故易致血糖忽高、忽低地波动,特别是“低血糖反应”,此时应及时补充易“快速吸收”的食品,如糖水、饼干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特别要当心“夜间低血糖”。因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率降低,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故易发生低血糖,特别是易发生“夜间低血糖”,尤其是服用长效磺脲类(如优降糖)后。故对这些药即使要用,也应避免1日3次用药。小剂量时可早晨一次服,中剂量时则早晨服2/3,中午服1/3,晚间尽量不用。

因老年人神经反应比较迟缓,更易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即当血糖下降到一般人有交感神经反应,如心悸、出虚汗和头晕等症状时,老年人可能仍无感觉。一直到血糖降到出现“大脑皮层反应”时,老年患者才直接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低血糖昏迷等,此时已很危险,抢救不及时易危及生命。

肝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者,应慎用磺酰脲类(即格列类),有条件者应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部分病人长期服用磺酰脲类后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应予注意。

伴有类风关、风湿热的中老年糖尿病人更应注意:他们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可延缓降糖药的排泄,使其作用时间延长,从而造成低血糖。为防不测,病人应随身带些糖果,如发现上述“低血糖反应”时,即服糖水、糖果,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警惕“黎明高血糖现象”

中 原

研究表明,早餐前高血糖(即黎明现象)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而低血糖是降糖药物普遍存在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降糖效果强、作用时间长的传统降糖药物(如优降糖等),及长效制剂,在降低高血糖之后,往往导致夜间低血糖,尔后又诱发“黎明高血糖现象”。

某女患者64岁,有15年糖尿病史,常年白天口服优降糖、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2年前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对外界变化和自身变化不敏感)和糖尿病足等,开始加用胰岛素治疗。近几个月自觉“饮食控制差”,爱吃甜食和水果,她怕“高血糖反应”,就自行加大胰岛素剂量。近期病情加重,收住院监测全天血糖。

结果发现,患者全天有多次“低血糖”发生,血糖波动极大,2.1~20.8mmol/J。但她否认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只说有饥饿和轻度头晕和乏力,而无其它不适,自以为是年老体弱而忽视(其实是神经病变所致)……医生怀疑她有“黎明现象”,于是采用“全天血糖监测”。

监测结果:夜间1:00血糖4.1mmol/l3:00血糖2.1mmol/l,6:00为8.7,据此确诊为“黎明高血糖现象”。于是减少夜间胰岛素剂量,几天后夜间低血糖纠正,白天降糖药也逐渐减少用量,医生护士耐心教导她如何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不几天血糖平稳出院。

所谓“黎明高血糖现象”,简称“黎明现象”或称“苏木杰现象”,即糖尿病人黎明时血糖异常增高的现象,它在老年糖尿病人中更为普遍,使糖尿病空腹血糖难以控制。他们睡前至凌晨3~4点钟血糖控制较好,自4点后(在未进食的情况下)血糖升高,到6点前后达高峰,血糖在9~10mmol/L,此即“黎明现象”。

研究表明,“黎明高血糖现象”与晚餐进食过多或降糖药用量不足无关,究其原因为:一与机体在午夜分泌较多的生长激素和皮质醇有关;二为睡前用胰岛素过量,导致午夜后低血糖,而由于“负反馈”现象,低血糖刺激刺激体内胰高血糖素升高,动员出体内贮存的肝糖元,导致的黎明高血糖(这也是内分泌系统中十分复杂的一种生理一病理现象)。

黎明现象提醒医生,应该仔细辨别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仔细观察分析,以确诊有无“黎明现象”,慎重调整原有治疗方案。而一般人对“黎明现象”不明底细,只是盲目增加临睡前胰岛素用量,于是夜间“低血糖反应”越重,黎明时的空腹高血糖越重,即“黎明现象”越重,对原本就十分虚弱的糖尿病患者体质的耗竭也越重,病人更加消瘦、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