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性病引发的心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性病引发的心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性病”这个字眼,不仅会让患有性病的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而且还会让那些并没得性病的人产生“过敏”。不管是压力还是“过敏”,一旦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成为一种精神障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并且会使人深感痛苦。研究这些性病引发心病并采取适当的对策,对当前性病防治与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性病”会引发哪些“心病”

“性病”究竟会引发哪些“心病”呢?相信下面的故事会对很多人有所启发。

梅毒疑病症

马先生,男性。

患者自述:去年初,我到南方某城市出差时,由于一念之差,与一名女发生了性关系。回家后没几天,就感到尿道口异常,排尿疼痛,便认为自己染上了性病,心情变得很沉闷,又感到双腿有些红肿,连话也不想说了。我便到一家私营诊所求治,结果被诊断为患有梅毒。后来,我主动去当地一家医院求治,医生检查后说我无病。但是我不相信没有患梅毒,感到十分后悔,回家后,就将妻子儿女叫到跟前,当着他们的面,痛哭流涕地诉说了自己的情况, 我感到无地自容!我请求全家人能原谅我。几天后,在妻子的劝说和陪同下,我又到省里其他大医院多次作了检查,结果都说我根本没病,但我无法相信他们的话,因为我双手发红,还有掉头发、腿肿等症状。我坚信自己是患了性病,所以我还要继续到别的大医院诊治……

专家点评:应该相信数家大医院的诊断。其实马先生并没有性病,而是心病。他是一位疑病症患者。首先,他对疾病的存在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反复就医并多次进行检查,但“阴性”的结果和医生的合理解释无法打消他的顾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其次,马先生还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显而易见,他是患有疑病症的。一般地说,易患此病的人多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平时总是反复不停地对自身健康进行检查。他们对来自机体的各种感觉过分在意,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气候变化等过分敏感。他们对医药知识也特别感兴趣,易受医学书籍和医生的影响,经常拿某个疾病“对号入座”;不少人还有依赖性强,易紧张、烦恼等特点。有类似马先生这种情况的患者应该及早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

二期梅毒焦虑症

阿祥,男性。

患者自述:两个月前,我出差时,由于一时冲动,竟和一位按摩女发生了性关系。我是学医的,很快就发现自己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有些肿大,包皮也有些损伤。我感到情况不妙,立即到医院求治,经检查确诊我患了二期梅毒。于是医生就用青霉素为我治疗,自从生病后,我的情绪一直很低落,感到痛苦、忐忑不安。好在妻子并未觉察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我目前还没有小孩,如果有了孩子,万一把病传给下一代怎么办?为这事,我天天坐立不安。想到这些,我感到嗓子发堵、胸闷、心悸、四肢无力,有时还会出冷汗。这桩心事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我……

专家点评: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话用到阿祥身上一点都不差。他不仅患了性病,而且还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他的焦虑程度很严重。极度的痛苦情绪使他整日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出汗、胸闷、气短、心悸、尿急、无力等。由于患性病出现焦虑甚至焦虑的情况比较多见。对于这些人来说,应当面对现实,处理好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适当降低对生活的“期望值”。不要沉湎于过去,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及早接受正规的性病治疗,并做自我放松训练,以减轻焦虑情绪。如果焦虑情绪较严重,应该向精神科医生求助。

尖锐湿疣抑郁症

林斌,男性。

患者自述:8个月前,我有过数次婚外。在5个月前,我开始感到下身间歇性发痒,而且每次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在数分钟左右)。我还发现自己包皮上出现了结节样的赘生物,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被诊断为尖锐湿疣。随后我的身体情况更差了:全身乏力,食欲下降,偶然还有恶心的感觉,胃部出现不适,有轻度腹泻。为此,我时常感到后悔、自责、情绪低落,每天只睡3个小时,更没有精力工作,脑子里时常一片空白。一次,我发现儿子耳后淋巴结肿大,认为是自己将病传染给了儿子,感到非常内疚,觉得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意义……慢慢地,我似乎觉得自己的脑子出了点问题。家人带我看心理医生,我也希望先医好脑子里的病,再去面对尖锐湿疣的问题……

专家点评:林斌患了心因性抑郁障碍。表现是:兴趣下降,愉快体验缺乏;精力明显减退,疲乏无力;睡眠障碍,食欲下降;自我评价低,自责,内疚;自觉思考能力下降,产生自杀念头与行为。对于这类患者,最好及时去精神科治疗。如果患者有自杀念头,或曾自杀未遂,一定要严防其采取自杀行为。

艾滋病恐怖症

李琳,女性。

患者自述:近一年多了,我害怕进医院,看到医院的标志就紧张、害怕,宁可绕道而行。不敢与人握手,偶尔与人有皮肤接触,就会感到心跳剧烈,呼吸加快。看电视或看书时,只要看到艾滋病字样,就感到害怕。要知道我“心病”的由来,还得从2002年11月的一天说起。那天,我去某医院放避孕环,走进手术室后,看到四周脏乱无序,手术器械放置不整齐,心中顿时感到很不舒服。手术结束时,我听见医生在谈论有关前一位患者的事。听到他们提起了“艾滋病”3字,我的心情一下变得很低沉。直到回到家中后“艾滋病”3个字还不断地在我的脑子里冒出,我真的怀疑前一位是艾滋病患者,而医生没有将用过的手术器械消毒,就拿来给我使用。我越想越害怕,无法自拔。事后,我在家人陪同下作了两次HIV检测(间隔3月),结果均为阴性。我心里明白,自己并未感染艾滋病病毒,但是,我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不仅未减轻,反而日益加重。一年多来,我感到精神上非常痛苦,焦虑不安,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知道自己这种担心毫无必要,但又无法控制和摆脱。

专家点评:李琳患的是“艾滋病恐怖症”。首先,李琳对艾滋病的恐怖程度与真实处境不相称,时常感到精神上很痛苦,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她患有精神恐怖障碍。特别是她对所害怕的医院极力回避。明知恐怖不合理,也无必要回避,这是她多少患有观念恐怖障碍。对患有这两种心理障碍的人,应劝其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医生还会教患者做放松肌肉的自我训练,以逐渐消除不适。

常见性病的心理问题

上述“心病”的产生与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影响着性病的治疗、转归及患者愈后的方式。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顽固性心理障碍,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了解常见的性病心理问题。

1.羞耻感:一般来讲,羞耻感的轻重程度与地区的开放程度呈反比。沿海开放城市的性病患者羞耻感较轻,而农村患者的羞耻感则较重。从性别来讲,女性患者更易产生羞耻感。由于这种心理的影响,患者最希望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尽快把性病治愈。在性病早期,某些患者羞于就医,而自查有关书籍,自我诊治,滥施医药,往往造成病情延误甚至变化,在不得已而去医院就诊时,则羞于启齿,避重就轻,不肯详述病史,或编造病史。这不利于医生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对此,医生在询问病史时应热情,耐心,并保证为患者保密,切勿居高临下、冷嘲热讽。使患者能放心地讲述病史、接受检查,以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2.负罪感:目前性病多由不洁所致,患者对陷于疾病状态是有责任的,一些人因此而产生负罪感,加之患性病后不仅有躯体不适感,而且有异常痛苦的内心体验,使患者产生后悔心理。这种心理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可使患者从此洁身自好,不再涉足不洁,有利于性病的防治;消极的一面是若这种心理发展到极端可致患者走向绝路。笔者曾见到一男性患者因一次酒后而患淋病,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深感对不起妻子、孩子,在治疗中曾一度流露出自杀念头。经耐心开导后放弃这种想法,并发誓以后再也不涉足婚外。

3.恐怖感:恐惧的产生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性病本身的恐惧,这种心态的产生来源于对性病的错误认识;二是担心性病传染给家人;三是担心单位的领导、同事及亲属、邻居等知道自己的病情而身败名裂。这些恐怖心理导致机体长期处于警觉紧张状态,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利于性病患者的康复。还能引起食欲下降、失眠、心因性阳痿等症。针对这种心理,医生应向患者客观地解释性病对身体的危害、治疗效果及性病的传播途径,并要对患者的病情保密,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感,切忌随意夸大病情,恫吓患者。

4.悲观绝望心理:有些性病如非淋菌性尿道炎病情较顽固,甚至长期难以根治,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使一些患者产生了悲观绝望的心理,认为性病已无望治愈而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或放弃治疗,甚至更加放纵自己,可能会把性病传染给更多的人。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求医生尽可能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次要向患者说明病情顽固难愈的原因,使其对病情有全面的了解,并说服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增加机体抵抗力,配合治疗,最终战胜疾病。

5.疑病心理:有些人因一次偶然的婚外性生活或用过不洁被褥而怀疑自己患了性病,虽经多次检查排除性病后仍将信将疑。有的性病患者已经治愈,却把一些与性病无关的症状如腰背酸痛、肌肉跳动、包皮红斑等视为性病症状而认为性病未愈。有些医生因知识所限或为谋财而把一些非性病症状说成性病,更加重了患者的疑病心理。对这类患者,除耐心解释外,还可给予安慰剂治疗。安慰剂对某些易受暗示影响的人有较好效果。

6.享乐心理:见于某些屡教不改的者及妇女。这些人受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视传统性道德为桎梏,寡廉鲜耻。或追求性享乐,或追求金钱,视性病如感冒,虽多次染上性病仍或不止。这些人对目前性病的流行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这类患者,重要的不仅是治疗其躯体疾病,而且要说服其放弃不良方式。

7.被社会遗弃心理:有些性病患者因曾涉足婚外而自觉堕落、,产生自卑心理,把自己视为“坏人”。加之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性病患者的歧视,性病患者被认为是道德败坏,下流,不仅领导、同事另眼看待,家人嫌恶,就连某些医生也对其冷嘲热讽,使患者觉得被社会遗弃,孤独无助。有些人因此而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犯罪道路。作为医生,对性病患者应持理解、同情、帮助的态度,不能挖苦、歧视。并有责任改变社会对性病患者的歧视,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说过:“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对性病患者,不仅要治疗其躯体疾病,还要研究其心理特点,了解这些心理特点对治疗、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帮助其改变不良心态,更好地适应社会。这就要求医生不仅要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掌握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治疗性病的同时,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施以适当的心理咨询。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性病患者的心身得到完全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