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视角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视角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从流动性资产负债比角度对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进行考察,认为从2000年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一直在增加,并在2005年出现流动性过剩。其直接原因是流动性负债的增长速度快于央行债券的增长速度。而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外汇占款的迅猛增加导致了流动性的大量投放,虽然央行发行了大规模的央行债券,但仍无法缓解流动性增长过快的现状,因此关键是要改革当前的结售汇制度。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负债

当前我国通胀压力不断上升,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日益突出。从更加客观、深入的角度研究该问题,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对于缓解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研究综述

近来,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进行研究。对这一问题的提出源于央行2005年10月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报告。从1999~2007年第三季度,存贷比从99.7%下降到56.7%,2005~2006年存贷比下降得最快,为20.8%。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近年来存贷差规模不断扩大,是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另外一种观点从货币供给角度出发,认为货币供给较多,导致社会资金面宽松,因此认为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多;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失衡引起的;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商业银行现有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持有的二级储备(即持有的央行票据、对政府的债权与同业拆出)过多上。笔者认为以上几种观点,未能深入到指标内部剖析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真正原因。本文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从资产负债角度进行全面量化分析,并深入指标内部,力图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真正原因。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及其衡量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的变现成本,成本越低流动性越强;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变现的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强。学术界又将其扩展为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流动性过剩是指商业银行资金运用能力的过剩,即资金运用能力的富余累积。它又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前者是指商业银行“储备”的流动性过剩,这可以从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后者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购买”的净流动性过剩。

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现状,这里先后采用存贷比例、存贷变动率、流动性资产负债比例以及备付金比例等指标。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现状

目前我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衡量指标的规定主要有:存贷比不得超过75%,流动性资产负债比不得低于25%。从表1可看到:1999~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比从99.7%下降为56.7%,其中,2001年和2005年下降最多。流动性资产负债比:这里用库存现金和央行债券之和来代表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即易变性存款,按其变化性质,流动性负债1包括企业活期存款、居民活期储蓄存款。流动性负债2包括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和居民活期储蓄。由于企业定期存款中部分为不确定性存款,属于第二类,最终流动性负债值介于1和2之间。可以看到,流动性资产负债比从1999年下降然后从2001年开始上升,2004年到2005年的上升幅度最大,2005年超过25%。可见,自2000年以来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程度一直在增大,尤其是进2005年,流动性充足状况较为明显。

流动性资产中库存现金和央行债券自2001年一直处于增加状态,并且央行债券的增加幅度较大。负债中三类存款从1999年一直在增加,流动性资产负债比自2001年开始增加,表明流动性负债的增长速度要高于流动性资产的增长速度,而流动性资产中占比逐渐加大的是央行债券,因此这进一步表明流动性负债的增长速度高于央行债券的增长速度,这也是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

四、造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主要是由于流动性负债的增长速度快于央行债券的增长速度,这主要是和我国近几年外汇储备急剧增多以及当前我国的结售汇制度有关。

从货币供给的原理来看,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是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财政透支与借款以及黄金和外汇占款三种渠道进行的,所以,央行主要依靠国内信贷和外汇储备(外汇占款)的变化达到基础货币供给的目标。三者在数量上满足以下关系:

M=D+R

其中,M为基础货币的变化量,D为国内信贷变化,R为外汇储备变化。从而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总变化量为:

MS=m(D+R)

上式中,MS为货币供给总变化量,m为货币乘数。

外汇储备通过影响基础货币供给,从而影响国内货币总供给量,此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环境会有巨大的变化,从而单个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会受到直接影响。同时,在央行采取各种货币政策平抑外汇占款对货币供给量带来的影响时,银行的流动性会因此再次变动。

总体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0年,我国吸引大量外资投入,当年外汇储备为1655.7亿美元,而到2004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一举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达到6099.32亿美元。2007年,达到14336.0亿美元。与此同时,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逐渐加大对市场流动性的投放。2004年人民银行外汇占款月平均投放流动性超过1000亿元。随着流动性投放力度的加大,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力度同样在不断加强。2004年央行共开展110次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6690亿元。全年共发行10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15072亿元,年末央行票据余额为9742亿元。数据显示,2005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创下了一连串历史新高:全年总资金回笼量达到3.5万亿元,资金回笼量比2004年增加约92%;净回笼资金量达到1.34万亿元,比2004年翻了一番;央行票据发行量高达2.77万亿元,与2004年相比扩容了85%。因此,从2004年至2005年央行债券增幅最大。2006年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3.65万亿元,2007年央行更是加大力度,通过在公开市场发行央行票据和正回购所回笼资金5.14万亿元。

根据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流动性负债的增长速度高于央行债券的增长速度,如2007年央行虽然以平均每日净回笼190亿元的速度净回笼2.63万亿元,然而,全年外汇占款的增速也相当迅猛。仅以三季度末的外汇储备量计算,新增的外汇占款量将比2006年多出约一倍。因此,大力度资金回笼并没有给货币市场造成资金压力。因此,尽管央行已逐步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但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角度看,由于外汇储备超额增长所造成的流动性导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负债快速增长,而央行票据的发行仍无法缓解该问题。这表明在目前高额外汇储备的宏观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逐渐丧失,紧缩政策的效力非常有限,而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中外汇储备增长与货币发行之间的连带关系,因此,应当致力于改革现行的结售汇制度以及汇率形成机制,从而为中央银行自主性的货币政策操作打下基础。具体来讲,首先可通过采用制定强制结售汇比例,并逐步降低该比例的方法逐步向自愿结售汇制转变;其次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市场供求。一来可降低投放流动性的数量,二来人民银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为了维持汇率稳定而被动地增发大量基础货币,实现货币政策执行上的真正独立性,解决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雪莱.流动性过剩、中长期贷款与银行稳定性[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6).

2、刘锡良,董青马,王丽娅.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再认识[J].财经科学,2007(2).

3、杜朝运.商业银行流动性测量探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4).

4、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许昌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