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比较”,迈向文本的更深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比较”,迈向文本的更深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比较阅读,就是将同类课文或同篇课文中相同或相关的语段放在一起进行阅读、理解、分析,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地提取信息,找出课文中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写作特色、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及蕴涵的思想内容等的异同。简言之,通过比较,能够总结出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比较的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多篇进行比较,也可以就一篇中的不同段落进行比较;可以相同作家的不同篇目进行比较,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相近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可以从思想内容、社会背景、人物形象、写作技巧上进行比较,也可以从形式上进行比较等等。通过比较阅读,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自读、自省、自练中启发、领悟、提高,学会比较全面、具体地分析问题,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更清楚地认识文章的特征。

一、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从时间角度出发,将古代的文章和现代的文章相比,将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相比。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色。

1.古今作品对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作品主要是指诗歌。这些古诗具有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艺术的表达,是文学作品中浓缩的精华。但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往往无法感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而比较阅读,就像在古诗和学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如柳宗元的《江雪》,这是一首写景诗。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彩,为表达诗人的情感服务。在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该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寄托自己孤傲不羁的情感,抒发在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恨,所以它又是一首深沉含蓄的政治抒情诗。但对学生来说,它是理解上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领悟到诗情?我们将该诗和选学课文《松坊溪的冬天》进行比较,将有关写雪的句子划下来比一比,两者有何不同?两者比较后学生会逐渐明白。

2.名家不同时期作品对比

将同一作者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使读者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获得感性或理性的体会。把握该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色,有利于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实现读写的迁移。

如学习了老舍写的《养花》后,可与他写的《猫》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情感是相同的,都体现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再比较我们还发现,花和猫都是生活中常见之物,但老舍却将其写得入木三分,是因为他的细致观察。从而使学生明白:只要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人、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习作中的素材,我们也能像老舍爷爷一样写出好的文章。

二、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主要从空间角度,对同一时期的同一文体或不同文体就写作方法、选材组材、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比较,也可以是同一文本不同段落之间的比较。这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提高,并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同组课文的比较

语文教材把“组”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编者力求把同中有异的几篇主题相同(相似)的课文组成一个个有机的小综合体。因此,同组的课文往往体裁、写作方法和主题相同,这就为“比较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如第十一册的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感受自然”,阅读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细心观察大自然,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时,我引导学生比较《山中访友》和《草虫的部落》的作者是如何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通过比较,学生了解到这组课文运用拟人、比喻和排比等多种方法来写,才让人感觉阅读这样的文章就像是在和自然对话一样,身临其境。

2.同题材课文的比较

我们在进行一篇文章的教学时,可以选择几篇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的相关题材的作品加以比较鉴赏,展开比较阅读,这样可以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发现问题、学会同中求异,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来体验和创造。

如学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如果对一个人的生平有了整体的认识,那么,对他在某个阶段某个事件中的表现就会把握得更准。

3.同一文本不同段落之间的比较

一篇文本,要么言之有理,要么言之有物。如是物,作者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期进行描绘;如是人,作者也会从人物的言行、对事物不同的态度进行描写……如教《大瀑布的葬礼》时,可将文本的第3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进行比较,体会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奄奄一息”,就更能让学生明白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道理。

借助比较,我们会发现作者在创作思维上都要兼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三大基本思维形式。除文体相同之外,或主题思想同、或写作对象同、或写作方法同。通过比较,可以了解事物的相似之处,就可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借助比较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不同的观点和同一材料的各种加工方式以及表达上的差异,为学生创造性阅读提供广阔的空间,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这对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快速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