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高考试题中探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考试题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文言文教学要认真研究高考考纲和试题,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才会觉得有成就感。要学好文言文就要注重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关键词:高考 考纲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引言:
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所占比重较大,而学生文言文基础又比较薄弱,这无疑是语文拿高分的一道障碍。要提高学生文言文的成绩,首先要研究高考试题,知道高考考查什么内容,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多方思考,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近三年广东省语文高考文言文试题分析
1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2011年的广东高考文言文选自《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2012年的高考文言文选自《清史稿・陶澍传》,2013年高考文言文选自《宋史・张咏传》,均选自历史人物传记,这一点与以往的高考相比,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变化。人物传记以记叙为主,有故事情节,阅读的难度不大,考生可以根据情节推测部分文言实词的含义。
2 从试题的设置来看,近三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5-8小题都是四道选择题,2011年第9小题是一道断句加两道翻译题,2012年的第9小题是三道翻译题;而2013第9题与去年相比又有新变化,,不仅考查考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还考查学生提取和概述文言文信息的能力。该题由原来的翻译三个文言文语句改为翻译两个文言文语句和概括提取材料信息两部分,而以往的高考题概括提取材料信息部分是作为选择题来考查的。近三年文言文部分的高考题型一直在不停地变化,由此也可以看出文言文的考查难度在不断增加。
3 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近三年文言文的高考试题基本围绕每年的考纲进行出题,都有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翻译,文章内容进行考查,可见,不管题型如何变化,出题的方向都还是基本不变。所以,要教好文言文,首先还是要好好研究考纲的要求。
二、从2013届高三(10)班学生2011、2012两年文言文高考试题的答题情况来分析其文言文的基础。(注:2013届高三(10)班为文科普通班,以下数据为学生模拟测验所得)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文言文试题上的得分率不是很高,文言虚词和文言翻译这两个部分尤其薄弱,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答题能力亟待提高。
普通文科班的学生本身的语文基础不算太差,对语文也有兴趣,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在语文的学习上,也有很局限的地方,比如文科班的学生记忆的负担较重,几乎每一科都要记忆大量的知识。所以分给语文的学习时间是很少的,加之其文言文功底不强,想要迅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不太可能的,这一点,在他们刚分班时,我就意识到了。所以从接任他们的语文科教学开始,我就不停地思考文言文的教学方向。
三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方向的几点思考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的要求,在考纲的指导下,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一名合格的高中教师应该明白,高中生是有升学压力的,大多数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是为了到心仪的大学深造。高中的三年是很宝贵的,对于文科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更是这样。要在短短的三年让文言文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就必须提高学习效率。而提高学习效率最基本的原则,还是要明白什么是必须掌握的,什么只是作为一个知识进行了解。高考考纲对高考的考查内容已经解释地很明白了,如《201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就说明今年的高考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些内容,对应今年的考题,出题的范围也都在考纲当中。刚做教师的前两年,我很少研究考纲,在教文言文时,抓不住重难点,学生学得辛苦,自己教的也迷茫,花了很多的心思去备课,但学生的成绩还是没有跟上。后来,带了高三,才明白研究考纲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有很长的时间去摸索,去成长,但是学生却只有宝贵的三年。文科普通班的学生底子虽差,却也依然有想上大学的理想。
第二,文言文教学要把实词和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落到实处。
学生读不懂文言文,或者说文言文基础薄弱,其实就是文言实词掌握的太少。文科普通班的学生学习也很刻苦,高二就开始做高考模拟试题,每天都会做一定量的文言文练习,可是成效似乎不大。问及原因,他们提出对文言文的文章只是机械地看完,然后就进行猜题。我意识到了盲目做练习的弊端,既浪费时间,又打击信心。在跟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从来不会主动积累文言实词,遇到不会的就乱猜。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开始想一些能帮助他们积累文言实词的方法。我找出课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然后按照学号给每个同学分配任务,让每个学生负责整理一个实词,包括这个实词都有哪些常见的意思,文中的例句有哪些等,在第二天的课前5分钟让整理该实词的同学展示他的结果,并要求其他同学记忆这个实词。我班共有71个同学,每天积累一个,一轮下来,就可以积累71个,一个学期基本可以将文中的常见实词过一遍。
也有一些同学说,记忆文中的实词好像跟高考脱节了,高考考的是课外的文章。其实,高考的考点还是回归课本的。例如2011年高考文言文中第9题翻译题的第②小题“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中的“洵”字就与粤教版必修1中课文《诗经・静女》中的“洵美且异。”中的“洵”意思一样。经此一说,学生没有敢怠慢此任务的。因为实词的记忆得到落实,古文成绩日渐上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至于文言虚词的积累,我就把考纲要求的18个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打印成表格,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早读课来记忆。当然即使记忆得再牢固,也还是会有不懂的地方,比如,文言虚词的用法就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学生分不清“之”字什么时候用作结构助词“的”,什么时候用作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我就叫他们利用“之”字前后的词性以及其前后两个词之间的关系进行区别。教会学生推断词义的方法与帮助学生积累是一样重要的。在文言文的教学上,只有多种方法并用,才能将文言实词和虚词落到实处,学生才会有所收获。
第三,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有效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文言文的学习在语文学习中是很枯燥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文言文读不懂,这是最根本的;二是,课本中的文言文内容离现实生活较远,除了考试要考之外,在现实生活中似乎用得较少;三是,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单一,一般情况下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在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台下一脸茫然,更有甚者昏昏欲睡。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文言文这部分都是怀着很敬畏的心理的。从事语文教学几年,我明白了作为老师,可以为学生做的不多,我们不能改变教材和考试要求,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的课堂。我厌倦了上文言文课时的那种沉闷的气氛,更厌倦从前一讲到底的自己。我准备改变自己上文言文的方式。
我明白文言文的学习不能停留在专项的单元中,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让他们尽可能多地熟悉文言文,《社会心理学》中也有提到,见面的次数增多,感兴趣的几率机会增加。所以我在上其他内容时,也会加入文言文的教学。我有时在课前让他们做一些短文断句,内容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里有很多小故事,既有趣又深刻,断完句后还可以让他们探讨这个小故事怎样化作作文素材。有时,我会在讲小说时插入一篇文言的人物传记,让他们比较小说和文言中的人物形象。比如在讲小说《荷花淀》时,到了分析水生的形象时,我插入了一篇文言文的人物传记节选----《宋史・文天祥传》。本来一篇很枯燥的文言文,在这堂课中却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高中生,尤其是普通班的文科生,对爱情还是很感兴趣的,平常也有一些大胆的同学会谈起恋爱。我了解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思,就借机联系《聊斋志异》,其中的《聂小倩》、《王生》等都是很凄美的爱情故事,他们在被爱情故事感动的同时也掌握了很多的文言词语。
另外,我还会让他们改写课本剧。课本中的文言文虽然故事性强的不多,但《鸿门宴》却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人物对话也很经典。我就让学生改写人物对话,但要求必须尊重原文。其实在改写的过程中,他们就掌握了翻译的方法。我采用组内合作,小组竞赛的方式,还设有奖品。学生很喜欢这种活动。到最后,竟主动要求改写林觉民的《与妻书》,写得很是感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消失了,对文言也不感觉到陌生了。
要让文言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光靠增多见面的次数是不够的,还要为古人和学生的感情搭一座桥。在讲解文言文时,我会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抒情句,并和学生一起赏析这些富有感情的句子。虽然语言不同,时空转换,可是人的情理却是相通的。我也常常讲解古代的一些特有的文化和习俗。我一直强调,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把古人当作是一个正常人来看待,这样,就不会翻译出很离谱的句子。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慢慢走进了古人的世界,不仅不再抗拒文言文,甚至对古人的思想还产生了兴趣。在文言文的学习上,他们开始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了,虽然成绩提高得比较平缓,但这已是最令我欣慰的事情了。
文言文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但它更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不可能也不舍得丢弃这个部分的传承,学好文言文是每个学生的责任,而能教好文言文更是每个语文老师的荣耀。
参考文献:
《2013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