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隔辈亲 第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隔辈亲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黑的院子里树影婆娑,月亮把我和女儿行走的样子投影在地上,四下安静得只能听到我们疲惫的脚步声。“姥爷!”女儿一声惊喜的呼叫,随即扑进前面一个熟悉的身影中,父亲抱起了女儿,两人安慰性地互相轻拍着后背,一时间,夜风轻如绕指柔……

每个周一到周五,父亲都会从另一个城市来到我所居住的地方,就像许多坐火车通勤的人一样,定时的来帮我照看孩子。父亲的到来,对我和女儿来说,是温暖的存在。

当我们组建家庭、结婚生子,完成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繁衍的责任之后,社会要求我们去承担另外的责任――努力工作。当家庭和事业的压力一起来临时,我们的父母通常会选择帮助我们承担一部分。于是,许许多多的父母和我的父亲一样,把照看孩子的任务揽了过来。据调查,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而由此引起的家庭矛盾也越来越多。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隔代教育,时下受到了较大范围的质疑。甚至有人说,现阶段这种教育模式会影响未来中国人口的质量。

隔代教育,利弊在自己

我们常常会发现同样有隔代教育情况的家庭,教出来的孩子也各不相同,有身强体壮、聪明伶俐的,有体弱多病、性格孤僻的,有身体好但是性格不好的,有智力不错但又有娇骄二气的等等。这说明隔代教育效果是好是坏,要视各家各户的具体情况而言。

老人对孩子的身体照顾更细致

利:年轻父母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和生活照顾不如老人有经验,尤其是孩子很小的时候,有老人在身边帮助或指导能给大多数的“新任”父母提供很有价值的意见。老人的经验对于新父母的角色适应、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孩子生病时的判断和护理等,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弊:有些老人在现代营养知识、科学育儿方式等方面可能会欠缺一些,还有些老人会固执地按照几十年前的方式照顾孩子,对“新潮”父母的种种“大胆”做法――如少给孩子穿点衣服、让孩子打打赤脚、洗洗凉水澡等等极为不满,生怕孩子会被他们折腾出什么毛病来,所以会出现父母在的时候执行父母的一套,一旦父母离开了,老人立刻又给孩子改回自己习惯的另一套。因为隔代更亲,老人对孩子的照顾将会更加周到和迁就,使孩子缺少应有的锻炼和适应环境的机会,导致孩子体弱多病或养成偏食、挑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老人为孩子提供更多情感交流

利:所谓的“隔代亲”说的就是老人对孩子的疼爱、亲昵、关心、赞扬、支持等积极情感的程度常常比父母还深。他们很少对孩子生气,也不会打骂孩子。如果这些积极情感和行为没有演变为溺爱,那么当然会对孩子养成关心别人、善良、体谅、接纳、合作等积极的人际情感和人际行为发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弊:许多老人容易在教育孙辈时出现“疼爱有余、管教不足”,甚至无原则地迁就和溺爱。这样当然会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带来长期而严重的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骄傲、依赖和任性等不良性格。

老人对孩子的起居安排稳定性高

利:老人由于自身的生活规律,交往范围和交往特点、兴趣爱好等比较固定,容易培养孩子相对稳定的作息规律,这一点对孩子尤其对年幼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有益于其身体发育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人常常给孩子寻找相对固定的伙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孩子的友谊感和建立、维持良好的交往关系的能力,孩子会比较容易合群,对人热情友好,开朗大方。

弊:如果老人自身生活方式比较封闭、内容单调、交往范围过窄、兴趣爱好单一,也就很难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和交往情境,更不必说广泛地尝试各种活动,形成自己的特长了。这样的孩子反而比一般孩子更为孤僻、自卑、内向、行为单一刻板。

老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更为重要

利:有老人在身边帮助抚养的孩子更少出现意外事故。出于爱护和责任,老人对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总是高度警惕,他们会时刻监督孩子的行为,小心翼翼地维护和反复地叮嘱,容易使孩子建立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习惯。

弊:有时候这种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担忧也可能会导致老人对孩子过度保护或限制过严,使孩子失去一些勇敢探索的机会,甚至是一些正常的肢体活动或游戏活动也会被禁止,因此孩子容易变得胆怯、拘束、运动能力偏低、自信心不足等。长期的活动受限制,或者运用不合适的恐吓来进行安全警示也容易引起一些情绪问题,如反叛、烦躁、易受惊吓、不安等。

“隔代教育”代替不了“亲子教育”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完全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抚养,他们的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将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全权下放,然后就一心等着过几年白捡一个好孩子。就像天上不可能掉馅饼一样,好孩子哪有空投来的?

北京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的教授黄海波认为: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他们认为孩子应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不必强求一定要这样那样。事实证明,许多由祖辈带大的孩子,身体素质好,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强于其他孩子。

然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另外,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关键是如何擅用其长,以避其短。

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的爸爸妈妈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身的职责。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的。比如: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作游戏、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育儿的读物,与老人交流学习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明确: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既不要为图省事,孩子一生下来就甩给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惯坏了孩子,拒绝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不论是与老人同住,还是暂时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中,我们都要注意和老人协调关系,一切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积极解决矛盾纠纷,争取隔代教育取得双赢。

祖辈定好位

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大,生活阅历不同,多少存在一些代沟,所以老人家在和孩子沟通上应该继续学习教育的艺术,不断提高沟通的层次,使隔代人的关系变得亲密无间。

■ 善于倾听。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尊重,小孩子尤其如此。许多聪明的家长就是注意了倾听,诱导孩子说出心里话,从而使沟通变得很容易。老年人跟孙辈交谈时,还要注意放下架子,勿固执己见。诚然,老人家生活阅历较小孩子丰富,但在接触新事物方面小孩子却往往先行一步,若老人家总拿老经验、旧知识来说教,小孩子便会感到乏味、生厌。为了跟上形势,老人家不妨多看书多读报,充充电。

■ 注重发现。

在和孩子沟通时,老人家不但要善于倾听,还要注意发现孩子言行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增强其上进心和求知欲,也令孩子觉得和老人家交谈有满足感,而不是“受训对象”。

■ 角色轮换。

比如,要纠正孩子做作业马虎的习惯,老人家不妨做一回学生,拿故意做错的作业让“小老师”批改,“小老师”发现错误会得意地责备“老学生”太马虎。当小孩子做完作业您也不必客气地找他的茬儿。这种角色轮换游戏,使小孩子在愉快之中受到了教育。

■ 保留空间。

小孩子不喜欢被人家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活,贪玩、好动甚至有点调皮都是正常的,让孩子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发挥其“儿童本色”,这样小孩子会更喜欢您,且乐于与您相处。

子辈做好剂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年轻人抱怨老人的育儿方式太老土,而老年人则指责年轻的父母责任心不够,瞎折腾。这样的矛盾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更为突出,成为家庭生活协奏曲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年轻父母与老一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调。

尊重孝敬老人是年轻父母首要做的事情。请记住“今天我们怎样对待父母,明天孩子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重视老人的育儿经验。老年人在家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时间充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丰富,大多数老人有着勤劳、勤俭、责任感强的传统道德风尚。他们的言行能够对儿孙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隔辈亲”的强烈情感更能促使他们去辅导和教育孩子。年轻父母应该客观地看到老一辈在教育上的优势并予以充分的承认和肯定。

注意避免老一辈人在教育过程中的消极影响。由于浓厚的亲情往往使老人对孩子过分溺爱,而思想保守和僵化也容易损坏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父母不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年人,即便工作再忙,也要将教育子女作为自己的一件大事来对待。

和事老:

隔辈为什么这么亲?如果单单理解为亲情,为什么这份亲情浓密得竟然超越了亲生父母对孩子的感情?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同样一个孩子,老人看了是满心欢喜,父母看了则总免不了心烦气躁。为什么呢?我想,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不管孩子做什么事老人都高兴,哪怕孩子做错了,他们也会看到其中可爱的一面,不禁拍手叫好;第二,父母过多的考虑孩子未来的发展,在这方面老人相对考虑少得多;第三,老人一般没什么压力,父母则要面对来自社会各种不同的压力,压力大了,难免心态会不好。

常常看到孩子对老人全心的依赖,以及老人对孩子毫无保留的疼爱时,都会为他们之间这份心心相印的亲情感动,隔代教育也许有弊端,但毕竟是帮助我们年轻人卸下了一部分负担,如果处理得当,收获的不仅有健康快乐的孩子,含饴弄孙、安度晚年的父母,还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