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生产知识论文

安全生产知识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安全文化建设

[摘要]安全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对国家而言,安全生产事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部门而言,安全生产事关经济效益的提高,事关可持续、健康发展;对员工而言,安全事关生命,是人的第一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强烈。文章从安全文化的含义和功能出发,阐述了建设安全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对建设好安全文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以人为本;安全文化;软实力;内涵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196

安全生产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硬件上的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是相对容易做到的,而“软实力”的安全文化建设始终是很多部门的老大难问题。毋庸置疑的是,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好了,无论是对部门的健康发展,还是对员工的生命健康,都会发挥事半功倍的奇效。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安全文化建设,是加快建立和实现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积极引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自觉遵章守法的价值观,把尊重生命价值、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实现员工价值和“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作为安全文化的基本准则,从而达到实现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的目标。

1当前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安全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迫切希望,与不断发展的安全生产形势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尽管在各种会议中、红头文件上讲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行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但现实的情形是仍有不少部门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形式化明显。此外,有些部门的表层安全文化和中层安全文化建设比较到位,但没有内化为全体员工的习惯和行为准则,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还一定程度地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没有完全变成职工头脑里的观念,也就是说深层的安全文化相对薄弱。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在一些地区和单位还没有牢固树立;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安全文化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完善,安全文化建设不够扎实;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职工的安全理念普遍较为淡薄,基本上处于从属和被动“要我安全”的状态,遵守规章制度大多是因害怕被处罚,安全第一和安全自律的意识还比较模糊;安全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安全文化产品开发和安全文化产业发展等需要大力加强。

2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景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也是安全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大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安全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对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都对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安全文化建设经过多年工作实践,已经探索出诸多有效途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的重要举措和保障。要抓住机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明确目标任务,开动脑筋,强化措施,深化安全发展理念,努力开创安全文化建设新局面。

全文阅读

消费者识别安全生鲜农产品的影响因素:理论与实证分析

摘要:分析消费者识别安全生鲜农产品影响因素,对规避、防范农产品食品安全风险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2009年11月初发生在扬州部分农贸市场的“荧光蘑菇”事件,对扬州市695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消费者识别安全生鲜农产品的能力提高主要受消费者学习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主观态度和外部信息环境状况两个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消费者;安全生鲜农产品;影响因素;扬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2-0034-06

一、引言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未经深度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它在我国居民日常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近年,“毒蔬菜”、“病死猪”、“毒木耳”、“荧光蘑菇”等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使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的担心不断增加。为落实“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我国的强制性无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已进入试点和推广阶段,但生鲜农产品松散的产销衔接方式依旧是诱发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作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生鲜农产品主要零售终端的农贸市场也因为个体摊贩的小规模经营使得对其进行质量安全管制的成本大大增加,加上信息不对称问题存在,极易引发农贸市场中部分不法商贩销售,甚至加工有害生鲜农产品事件的发生。因此,有学者认为以个体摊贩为主体的农贸市场不适宜经销安全、优质农产品。

在我国生鲜农产品新型零售业态发育迟滞的情况下,提高消费者对农贸市场中生鲜农产品安全性的识别能力,对消费者规避食品安全风险,有效遏制农贸市场中部分个体摊贩的“败德”行为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对安全农产品消费者认知方面的研究大都关注于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认知,以及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和对市场准入标识QS的认知等方面。少有学者关注农贸市场中消费者对无标生鲜农产品安全性的识别问题。

为此,本文以2009年11月初发生在扬州市部分农贸市场的“荧光蘑菇”事件(当地媒体连续报道了部分农贸市场中的个别不法商贩使用荧光粉浸泡双孢蘑菇以提高“卖相”的事件)为调查分析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消费者正确识别安全生鲜农产品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二、消费者识别安全生鲜农产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全文阅读

《化工安全工程》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摘要:《化工安全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础拓展课程,课程组以课程设置的宗旨为着眼点,根据课程的实际教学改革方案,详细阐述了化工安全工程课程教学讲授的内容和方法,将单一的课堂教学分为三部分,即化工装置认知―安全知识讲授―化工装置实例的安全评价,教学方式遵循了认知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知过程,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思维和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眼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了课程的设计目标。

关键词:化工安全工程;教学;认知;评价;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24-02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高效催化剂的发明,大型离心压缩机的出现,推进了化工装置的大型化,其必然结果是生产的连续化和操作的集中化,化工生产安全逐渐引起世界关注。安全与生产的密切关系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课题,逐步形成各类安全理论,与之相关的安全技术日趋完善。

《化工安全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拓展课程,旨在通过该课程了解化工安全生产的发展与现状,认识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了解化学工业发展过程中对安全生产的新要求,学习化工安全基础知识、化工安全理论和技术,使学生掌握发现安全问题、分析安全问题和解决安全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那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就成为本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大学课程受学时的影响,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互动较少,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问题成为《化工安全工程》的难点,本课题组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性教学,将单一课堂教学的满堂讲分解为三个部分:认知、结合实例讲授、实例安全评价,该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教学内容

全文阅读

安全工程专业煤矿方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摘要:探索出具有安全科学技术煤矿特色的“基础实、知识面宽、能力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安全科学技术特色专业内涵建设,着重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示范教材、实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安全科学技术特色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安全工程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35-02

一、研究背景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煤矿安全工作,2006年国务院专门会议讨论瓦斯治理问题,加之煤矿安全的严峻形势以及安全欠账的实际情况,近几年数次拨专款投入煤矿安全(每年约30亿元),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配套相应的资金,这些措施都会直接推动煤矿安全工作的发展。另外,《安全生产法》及其行政追究制度等的颁布与实施,也迫使各级政府及企业领导进一步重视安全工作。还有企业领导自身的觉悟及认识的提高,必将进一步推动煤矿安全工作的发展。鉴于国家对煤炭生产企业安全重视,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如何将煤炭进行过程中事故率降到发达国家水平,加强煤矿安全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加强煤矿安全人才的培养,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促进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培养目标

培养满足新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安全工程系统理论,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开拓创新意识以及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煤矿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科技开发与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团队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的本科工程型创新人才[1~2]。

三、培养标准

全文阅读

基于卓越计划的安全工程论文

1“卓越计划”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综合就业特点、国家现阶段的安全趋势和企业需求,天津理工大学安全专业卓越工程师的目标定位为为企业培养“安全生产规范化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卓越工程师为特色。在学生培养中,注重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特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开设的专业课、认识实习及源自企业实际的毕业论文等主要环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深入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工作,具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的能力,从而保障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在培养中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锻炼,使学生具备应用系统安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对系统的设计、生产、使用、维修、报废的全寿命周期、全方位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控制及风险安排的能力,从而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2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建立

2.1培养方案的制定根据培养目标,制定了卓越安全工程师四年本科教学的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有以下特点:(1)形式上:采取“2+1+1”模式,即2年基础理论教学,1年专业理论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1年企业实训,其中,企业实训以企业现场教学为主,校企教师联合授课。(2)内容上:理论教学学分占60%;实践环节占40%。理论课程内容覆盖现场工程师知识要求和人文素质培养要求,强调安全管理能力提升要求;实践教学系统化,着重现场工程师能力培养和工程素养的提高,取得从事安全工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具备相应职业资格要求的能力。(3)专业课教学上:将人事部组织的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劳动保障部组织的国家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以及企业安全标准化相关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教学模式采用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生产中的事故案例进行现场教学讲解,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课程体系对于工程师能力的训练功能。(4)企业实训课程:企业实训课程考虑目前的就业形势,分为建筑安全及化工安全两个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要求。

2.2校内培养方案校内培养方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理论教学,该部分课程以数学、体育、英语、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通过学习获得从事安全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另外一部分是专业理论教学,该部分课程体系由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学、工程热力学、燃烧与爆炸原理等理论教学体系和安全工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3企业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分为现场教学及实践教学两部分,现场教学部分分两个专业方向,其中化工安全方向课程体系由石油化工工艺及设备安全,化工安全设计,化工安全管理标准化,化工事故案例分析四部分组成;建筑安全方向课程体系由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安全,建筑安全管理标准化,建筑事故案例分析组成。授课教师采用校企联合,要求企业教师专业职称至少为安全高级工程师,并具备多年的从业经验。现场授课重点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安全技术管理能力以及技术创新素质的培养。内容侧重行业需求、行业发展方向、工程师素质、工程伦理、工程技术理论、工程技术方法、企业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原料、物料及产品的理化性质,各生产作业环节及主要生产设备存在的隐患及危险性,初步认识和了解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设施的维护与运行情况,一旦发生事故可能的事故类型、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安全工程专业发展以及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从介绍安全工程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方法入手,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

企业实践教学部分由认识实习、专业设计、毕业设计三部分组成,认识实习主要通过现场参观,使学生对各工艺过程、设备设施,尤其是安全设施作用有所了解,进而为后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基础。认识实习时间为两周主要内容。专业设计是毕业设计前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安全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并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理论问题探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最后提交设计方案。与企业课程相对应安全工程卓越工程师专业设计分为两个方向即化工安全方向和建筑安全方向。化工安全设计方向通过对主要工艺流程的危险辨识、评价提出保证工艺安全的设计方案。建筑安全设计方向通过对主要施工过程的危险辨识、评价提出保证施工安全的设计方案。毕业设计通过16周时间,学生在企业工程师及校内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选择企业实际现场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查阅、学习相关科技文献资料,确定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通过校企联合组织的毕业设计答辩。

3结束语

全文阅读

知识经济劳动者职业素质的构建

1文化知识素质

(1)一个当代合格劳动者应是一个当代合格公民,能适应当代社会生活,所以一个当代合格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最低必须具有初中水平,并经过一定的职业教育,最好是大学毕业。不论哪个层次的劳动者都应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及其网络技术知识、心理学知识、法律常识、政治与经济常识,哲学与逻辑学、文献与信息检索知识、安全知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概况,是各劳动者不同程度必须具备的。

(2)应有科学的知识结构。有学者认为科学的知识结构应是金字塔式的,似乎知识结构只能从金字塔尖一个方向发展,劳动者经一定的职业教育后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就一成不变,并没有描述知识结构的内部微结构。科学的知识结构应具有以下特征。开放性特征,即树形的知识结构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知识结构,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发展需要,从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任一学科知识发展而形成适应不同职业的知识结构,就是树形的知识结构。完整性,科学的知识结构还须具有与所知识水平相应的完整性,避免出现学文科的不懂理工科的常识,学工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轻视相关理论,而学理工科的没有必要的社会科学知识。知识结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是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任何要素的缺失和薄弱都会影响劳动者知识水平发展。可发展性,科学的知识结构应经职业实践和不断学习后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使之与职业的匹配度更高或能适应新职业的要求,使劳动者文化知识素质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而与时俱进。知识结构中的各要素有着紧密联系和横向纵向相互作用,对知识结构各要素的融会贯通能产生1+1大于2的效果,是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这样的知识结构就具有可发展性。层次性特征,科学的知识结构还须有基础文化知识和适应不同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两个层次,而专业知识又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两个层次,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相关理论、基础理论、基本理论三个层次,专业技术知识又有核心技术、一般技术、通用技术三个层次。基础文化知识是树干而专业知识是树冠,各个层次知识又与职业相适应成“葵花型”结构并呈开放性。当代不同职业对应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基础知识面越宽,深度越深,知识结构的可发展性就越好,适合从事的职业群就越大;专业基础知识深度越深、知识结构的维度越多层次越丰富、结构越完整;适应不同职业的知识结构中的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互转换就越容易,就越具有开放性,就是越容易转换职业。

2能力素质

能力是在智力活动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以及动作技能练习与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当代合格劳动者应具有多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能力并形成多维度多层次动态的完整科学的能力结构,能力一如知识结构应该是宏观上的树形结构,微观上的“葵花形”结构,象树桩部分的是以思维力为核心,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围绕的成“葵花形”结构的一般能力(智力),是人适应社会生活、职业发展与成功的根本,是每个人必须在学习和职业活动中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开发。象树干部分是并列的从事每个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主要有自我调控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人际关系构建与交往能力、适应能力、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搜集及应用能力,象树冠部分的是职业能力,它以与具体某一职业相适应的核心职业技能和某一职业相适应的相关职业技能形成“葵花形”结构,它一般能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来测评,是职业教育和技能训练的目标,是就业成功与否的直接原因,决定着劳动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大小和职业转换的难易。

3心理素质

(1)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观。现代人类社会对环境影响能力越来越大,导致异常气候频发,灾害严重,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存生活的威胁日益严重,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行动。但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每一个人积极参与,环保生产,低碳生活。

(2)利益观。每个人都会遇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的利益矛盾。虽然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充分主张个人利益,但每个人都应具有个人利益服从集体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利益观,而绝不能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行为标准。也绝不能干损人利自的事,否则一个人就很难与别人和谐相处,适应社会环境,而且容易引起心理失衡,甚至心理障碍,还有可能出现用极端手段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我国严重的腐败现象就是明证,而且利益冲突导致的心理障碍很难克服,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全文阅读

职业学校如何设置《职业与安全》课程

摘要:分析了职业院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建构了职业院校非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职业与安全》课程体系,指明了在职业院校如何设置《职业与安全》课程,并论述了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职业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总体有所好转,从2002年开始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职业学校(包括高职、中职、技校等)是为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学校。目前,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职业技术人才,他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一方面,职业学校毕业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毕业生因在校期间未受过较系统的安全理论教育,使得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缺乏、安全素养和技能不高的问题,以至走上工作岗位后凸显一些安全生产问题,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反思。虽然目前我国法律对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有强制规定,但是如果毕业生能在入职前的学生阶段就开始学习有关职业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那么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胜任岗位职责,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方面会发挥积极作用。纵观各种非安全工程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没有专门设置一门《职业与安全》课程。因此,在此提出职业学校非安全工程专业设置《职业与安全》课程问题,与大家商榷。

一、职业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保护职业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职业技术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具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加强职业学校的安全教育,能够弥补中小学及过去职业教育中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危机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这有赖于职业学校公共安全和生命教育类课程的实施。

加强职业学生专业行业方面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使其掌握基本的职业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从而实现其在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

职业学校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生产的主力军,由于人生历练少,缺乏生产经验,容易成为事故多发的高危人群。职业学校作为学生就业的前站,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素质的责任,社会化大生产的本质安全化生产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扎实,又有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素质较高的毕业生。

全文阅读

肯德基“速生鸡”事件影响下的消费者态度和行为倾向研究

摘 要: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消费者对日常饮食亦步亦趋,停留在继续维持原消费或是改变消费行为的十字路口。消费者是否会转变消费态度,从而影响其消费行为,关键还在于对消费者食品安全事件认知的研究。因此,本课题选取近几年较严重的肯德基"速生鸡事件",从网络博客贴吧中选取素材,进行扎根理论法定性探索消费者在肯德基"速生鸡"事件下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关键词:肯德基速生鸡;态度;行为倾向;博客;扎根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央视曝光的"速生鸡事件",以其使用违规药品,使鸡在短短40天内长5斤,并涉及包括肯德基、德克士等知名快餐企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速生鸡事件"前,肯德基早已因其"苏丹红事件"、"豆浆门事件"等多起事件身陷食品安全事件的泥潭之中,这些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的消费态度、行为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影响。因此,本文以肯德基速生鸡事件为素材对消费者食品安全事件后态度和行为倾向机理进行探索。

二、文献评述

态度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或观念等社会现象所持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消费者的态度即为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商品或服务等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倾向,是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接受和行为上的倾向(卢泰宏,2006)。

对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态度,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如唐钧(2009)对问题奶粉事件的食品安全评价、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归因和对问题企业奶制品的购买倾向等七个方面研究了公众的社会态度;全世文等(2011)指出新知识的积累和新信息的搜索都可以显著地促使消费者降低对奶制品的感知风险;靳明等(2013)将态度划分为:质疑、反对和悲观的消极情绪,中立,信任、支持和乐观的积极情绪等三个维度,认为随着事件的调查进展和公众的卷入程度加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众的认知和态度。但都没有对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态度进行从"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整体性的框架研究,因此本文采取扎根理论探索型方法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三、理论模型的构建

全文阅读

大工程专业教育探析

1.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来源与含义

大工程观渊源于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斯提出的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是要使现在的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工程教育更加重视工程实际以及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思想。它主要是针对传统工程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从而割裂了工程本身这种现象提出来的,强调工程不再是狭窄的科学与技术含义,而是建立在科学与技术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含义。在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制定了新的工程教育专业评估标准,对21世纪新的工程人才提出了n条评估标准。其核心内涵是在具有一定的应用数学和科学与工程基础的前提下,更强调工程人才要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实验、系统综合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处理好工程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纷繁关系;还强调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等。

大工程观强调“大”,不能只从简单的大小来理解,它具有两层含义:(1)入且T工学院的院长乔尔•莫西斯提出了要更加重视工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用大工程观来教育学生,就是树立工程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认知方式和观念。体现在知识构成方面,不仅仅强调专业知识体系内的知识要素和单元,更强调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在知识结构上体现宽与专的统一。体现在工程能力方面,不仅仅强调工程单元设计与管理的能力,更强调单元工程与系统的关联,与环境的关联。也就是说,大工程观要求学生知识的复合型和能力的多样性。大工程观所培养的人才,具备从事复杂系统的生产、制造、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较宽领域的适应能力。这与原苏联的教育模式不一样,教育环境、教育背景对人的影响力非常巨大。传统意义上的专业面太窄,所教育的学生知识结构就很不合理。(2)大工程观的“大”还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技术水平,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精神、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被领导能力、攻关能力,在美国高校、企业一流的人才从事管理工作,二流人才从事的是技术工作。我们认为,人文素质越高,就越可以从事更高层次的领导工作和管理工作。如果人文素质很差,个性有严重的缺陷和问题,即使知识水平很高,恐怕连最基本的技术工作也很难开展,甚至当不好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

自乔尔•莫西斯提出大工程观以来,大工程观越来越为工程教育界所认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已经成为现代的工程教育理念最为著名、对世界的工程教育影响也最为深远的教育理念。因为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到社会的文化、环境、道德等其他方面的因素。故而,工程教育不仅应该让学生学习工程科学的知识和理论,还应该让学生接触到大规模的复杂系统的分析和管理,学会对有关技术学科知识的整合,增强对更大范围内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系统的了解。莫西斯所倡导的大工程观就是要求工程教育要为学生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工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安全工程是运用工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预知、控制和消除生产过程、科学实验中的危险,减少、避免和防止事故的发生,减轻事故损失和危害,实现生产科研过程正常运转的学科。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符合时代特征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此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自试办“安全工程”专业以来,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都带有一定的行业特性,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片面、单一,就业困难;另外是专业的行业发展有各自的目标,致使有些行业因无对口院校而缺少安全技术人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以及毕业生自主择业、社会用人机制的变化,传统的课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思路和方法,根据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发展需要的具备系统的知识体系、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积极的创造发明精神、良好的人格品质和人文素质的新型工程人才。

(1l)系统的知识体系

安全工程学科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融合、交叉、渗透,横断性较强的学科,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如矿山、交通、建筑、石油、化工、机械、冶炼、军工、能源、环境、电力、航空、勘探、信息、制药、保险、城建、生物等。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想更好的了解、解决安全问题,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把被学科割裂开来的工程单元还原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充分考虑到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用大工程观教育学生,就是要树立工程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认知方式和观念。体现在知识构成方面,不仅仅强调专业知识体系内的知识要素和单元,更强调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在知识结构上体现宽与专的统一。大工程观所培养的人才,具备从事复杂系统的生产、制造、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较宽领域的适应能力。

全文阅读

浅谈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安全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随之进步和发展,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以精神、文化的力量凝聚职工、提高企业和员工整体素质、应变能力的企业安全文化应运而生,它突出地把人放在管理的中心位置,形成了以人为中心、依靠群体意识推动企业安全发展的局势。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anagement also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the fusion of economy and culture become th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In the spirit of cohesion,cultural workers,improve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of enterprises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staff,strain capacity is formed, It highlights put at the center location management,formed to promo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with human as the center,relying on th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of the situation.

关键词:安全文化; 科技;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梁辉,1985,女,甘肃,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安全管理工作5年,18622153127,329841827

1绪言

文化是每个企业向心力、凝聚力的载体,世界500强人力资源在讲到企业发展的时候都会首先赞叹执行力,而良好的执行力的支持就是企业文化,正是基于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才会对“安全文化”这个词进行理解与剖析。

安全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在解决生活及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从文化溯源的角度可以将其起源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的防灾害活动。但是安全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是本世纪60年代的事,60年代才在少数发达国家的大学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严格的说安全成为一种文化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