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生产教育论文

安全生产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全教育方法新论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探讨了安全教育的形成过程以及安全教育效果,认为安全教育的效果与受教育者自身的响应程度,与安全教育方法的引导相关,归纳了8种安全教育方法并对这些方法作了新的诠释。

〔关键词〕安全教育;效果;方法;响应程度

人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情绪态度和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正是这个"可塑性",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然而,统计资料却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70%~80%。这似乎成为一个悖论,一方面,安全教育被认为可以重塑人的意识、态度与行为,另一方面,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是如此之多。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方法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显得十分苍白。本文对安全教育的形成过程及安全教育的效果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并对安全教育方法做了新的诠释,希望能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1安全教育效果及其制约因素的思考

从理论上讲,安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安全教育的施行,可以看成是一个外推力,受教育的个体是否会发生行为的改变,要看这个外推力被个体认可、消化和吸收的情况。若个体认可这个外推力,并经过自我消化和吸收,就会产生一个内在的驱动力。这一驱动力促使个体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情绪态度以及行为方式发生改变。这说明,安全教育是一个外在的作用过程。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其中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受教育者的内在响应程度。若个体响应程度高,则安全教育效果好,若个体响应程度低或不响应,则安全教育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安全的需要处于第二个层次,是一个基本的需要。常识则告诉我们,没有人希望事故降临在自己头上。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安全的需要,它理应成为人们的优势需要。懂得安全的理论知识、学会安全的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等,是作业者的需要。需要是个体内在响应的基础,也是内在驱动力的来源。这就使得安全教育与个体需要之间有了一个契合点,这就是安全教育能迎合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受教育者应该对安全教育做出积极的响应。可是,在现实中,安全教育的效果很难说十分理想。其原因是,理论上的应该"响应"与现实中"是否会响应"存在着差距。缩短差距的根本措施是注重安全教育方法和安全教育形式。通过方法和形式的改变来引导受教育者,激发内驱力,使受教育者产生思想共鸣。为此,笔者归纳了8种安全教育方法,并从管理理论的角度作了诠释。

2安全教育方法

全文阅读

加强安全文明生产教育促进实习教学顺利进行

随着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技能训练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训设备越来越多,学生上机操作时间越来越长。如何确保设备、学生的安全以及学生文明上岗、规范操作成为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安全生产主要是指学生在生产实习中,能够做到安全实习操作,无隐患,不出人身、设备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事故。文明生产主要是指学生的生产实习环境,如车间(教室)和工作位置的整齐卫生,爱护生产实习所用设备工具、材料和产品,操作时按生产实习规程、规范进行,并按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安全生产是文明生产的前提,文明生产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操作相辅相成。安全文明生产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形成良好职业道德习惯的重要途径。

一、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首先,要宣传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劳动保护方针、政策,关心和爱护学生,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的纪律教育和文明整洁教育,并把这些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能力。

其次,要防止“事故不可避免”的麻痹思想和不顾学生身体健康的做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这是保证学生安全实习的思想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纪律性

实习指导教师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劳动纪律,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自身、对同学、对设备要树立责任意识。要特别注意掌握学生在实习初期和实习终了容易出事故的规律,提出预防措施。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即使是每一个细小的操作,都要精神集中,防止麻痹大意。对学生安全防护装备使用情况提出要求并进行检查,如:工作服和工作帽的正确穿戴、绝缘鞋的穿用等。

三、教育学生保持生产实习设备的良好状态

在日常的实习教学工作中, 要教育学生注意保持实习设备和工具、量具等处于良好状态。实习指导教师应加强开动使用机械或电器设备前的安全检查, 特别是对刚修过的实习设备和电器设备更要注意, 以避免使用时发生事故。工、量具应妥善保管,正确使用。设备是生产和学生实习的关键,应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切忌“带伤运行”,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应遵循制造和使用相结合,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并重的原则,合理正确使用,强化维护保养,保证安全。

全文阅读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探索

【摘 要】人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情绪态度和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正是这个“可塑性”,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然而,统计资料却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70%-80%,所以人的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煤矿 安全教育 问题 学习方法

人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情绪态度和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正是这个“可塑性”,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然而,统计资料却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70%-80%,所以人的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何把灾难性的事故降下来,我认为一是通过安全教育来重塑人的意识、态度与行为;另外还要有对路的教学思想和办法,才能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水平,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一、制约安全教育效果因素的思考

安全教育是一个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过程。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其中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受教育者的内在响应程度。若个体响应程度高,则安全教育效果好,若个体响应程度低或不响应,则安全教育效果就难以令人满意。人的主观意识告诉我们,没有人希望事故降临到自己头上。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安全的需要,它理应成为人们的优先需要。懂得安全理论知识、学会安全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等,是作业者的需要。需要是个体内在相应的基础,也是内在驱动力的来源,这就使得安全教育与个体需要之间有了一个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是安全教育能迎合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受教育者应对安全教育做出积极的响应。可是,在现实中,安全教育的效果很难说十分理想,其原因是,理论上的应该“响应”与现实中的是否“响应”存在着差距,缩短差距的措施是注重安全教育方法和安全教育形式,通过方法和形式的改变来引导受教育者,激发内驱力,使受教育者产生思想共鸣。为此笔者归纳了5种安全教育方法,并从管理理论的角度作了论述。

二、安全教育方法

1.理论灌输法。主要由施教者将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授,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教育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从理性的角度,向受教育者传授安全理论和方法,引导人们了解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和政策、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的目标,掌握预防、改善和控制危险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理性灌输来强化安全生产的意识,使员工不仅仅知道怎么去做,还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理论性,能一次对多人进行教育并且能降低教育成本,其缺点是理论性过强,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采用这种教育方法时,应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并尽量将理论与实际案例、感性知识相结合,在形式上多采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2.活动熏陶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受教育于熏陶之时。这一类教学方法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其形式丰富多彩,可分为4种类型:(1)活动类,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在党员中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责任区”活动;在团员中建立安全文明生产监督岗活动;在职工中开展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千次操作无差错活动,“三不伤害” 活动等。(2)表演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文艺汇演,“安全在我心中”演讲会,安全生产书法、漫画、摄影展,安全生产戏剧曲艺演唱会,安全教育故事会等。(3)竞赛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征文竞赛、有奖征答等。(4)参观类,组织各种参观学习活动,如到兄弟企业去参观取经、参观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成果展览会等。

全文阅读

安全教育方法新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探讨了安全教育的形成过程以及安全教育效果,认为安全教育的效果与受教育者自身的响应程度,与安全教育方法的引导相关,归纳了8种安全教育方法并对这些方法作了新的诠释。

〔关键词〕安全教育;效果;方法;响应程度

人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情绪态度和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正是这个"可塑性",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然而,统计资料却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70%~80%。这似乎成为一个悖论,一方面,安全教育被认为可以重塑人的意识、态度与行为,另一方面,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是如此之多。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方法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显得十分苍白。本文对安全教育的形成过程及安全教育的效果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并对安全教育方法做了新的诠释,希望能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1安全教育效果及其制约因素的思考

从理论上讲,安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安全教育的施行,可以看成是一个外推力,受教育的个体是否会发生行为的改变,要看这个外推力被个体认可、消化和吸收的情况。若个体认可这个外推力,并经过自我消化和吸收,就会产生一个内在的驱动力。这一驱动力促使个体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情绪态度以及行为方式发生改变。这说明,安全教育是一个外在的作用过程。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其中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受教育者的内在响应程度。若个体响应程度高,则安全教育效果好,若个体响应程度低或不响应,则安全教育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安全的需要处于第二个层次,是一个基本的需要。常识则告诉我们,没有人希望事故降临在自己头上。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安全的需要,它理应成为人们的优势需要。懂得安全的理论知识、学会安全的操作技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等,是作业者的需要。需要是个体内在响应的基础,也是内在驱动力的来源。这就使得安全教育与个体需要之间有了一个契合点,这就是安全教育能迎合员工的心理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受教育者应该对安全教育做出积极的响应。可是,在现实中,安全教育的效果很难说十分理想。其原因是,理论上的应该"响应"与现实中"是否会响应"存在着差距。缩短差距的根本措施是注重安全教育方法和安全教育形式。通过方法和形式的改变来引导受教育者,激发内驱力,使受教育者产生思想共鸣。为此,笔者归纳了8种安全教育方法,并从管理理论的角度作了诠释。

2安全教育方法

全文阅读

浅谈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安全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随之进步和发展,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以精神、文化的力量凝聚职工、提高企业和员工整体素质、应变能力的企业安全文化应运而生,它突出地把人放在管理的中心位置,形成了以人为中心、依靠群体意识推动企业安全发展的局势。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anagement also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the fusion of economy and culture become th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In the spirit of cohesion,cultural workers,improve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of enterprises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staff,strain capacity is formed, It highlights put at the center location management,formed to promo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with human as the center,relying on th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of the situation.

关键词:安全文化; 科技;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梁辉,1985,女,甘肃,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安全管理工作5年,18622153127,329841827

1绪言

文化是每个企业向心力、凝聚力的载体,世界500强人力资源在讲到企业发展的时候都会首先赞叹执行力,而良好的执行力的支持就是企业文化,正是基于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才会对“安全文化”这个词进行理解与剖析。

安全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在解决生活及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从文化溯源的角度可以将其起源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的防灾害活动。但是安全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是本世纪60年代的事,60年代才在少数发达国家的大学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严格的说安全成为一种文化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

全文阅读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措施研究

摘要: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给煤矿职工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分析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目前我国煤矿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406.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0155(2016)08-0007-01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煤矿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煤矿企业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逐渐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为一体的生产体系,但煤矿安全问题受到了巨大的考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煤矿安全事故中,有80%以上的原因都与职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有直接关系,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责任重大。

1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一方面,煤矿企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在于保护职工的生命和健康,保证企业安全与发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加强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助于煤矿安全生产顺利开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作为高危行业,煤矿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煤矿企业必须从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入手,不断地提升职工的安全技能与安全意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可见,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2现阶段我国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不足

2.1没有建立完善的长效培训计划

全文阅读

浅谈“互联网+”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2-000-01

摘要加强全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是凝聚安全发展共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共治的重要举措,对于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继续减少事故总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职业安全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 安全生产宣教 “互联网+”

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传统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发挥着主流导向作用,成为了安全生产宣传的有力阵地。同时,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介形态极大丰富,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社交网站等网络新兴媒体蓬勃发展,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平台、新机遇,安全生产网络宣传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互联网+”已经从方方面面渗透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之中,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互联网新媒体已日渐成长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身的舆论平台,正急遽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成为当前极为重要的安全生产宣传渠道。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和优势,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安全生产网络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教育形式缺乏创新

创新性和交互性是网络媒体的基本特质。但当前的网络宣传教育的表现形式缺乏创新,宣教手段过于单调,尚未调动各级安监部门建立网上直播、互动访谈、官方微博等灵活多样的宣教形式,无法生动直观、高效便捷地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重点政策、标准规范、重要活动、事故处置、应急抢险、为民服务等信息;同时,尚未建立与主流媒体的网上协同互动机制,缺少与传统媒体及网民群体的交流沟通,造成宣传教育工作浮于表面,不能贴近和深入群众。

全文阅读

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是其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职业安全素质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的角度对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的对策,对培养高安全素质人才,降低企业人因事故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安全素质;培养模式;大安全观;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175-03

一、引言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直接进入生产现场,成为一线新员工。据相关部门统计,新员工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新员工缺乏职业安全素质是关键因素,如对安全生产缺乏认识、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技术知识和处理发生事故的应变能力,等等。[1]因此,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社会对高安全素质人才的急迫需求,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安全素质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的观点,强调从人才培养源头上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观点,[2-8]但缺少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本文结合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这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地的具体状况,对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目标、内容体系、培养方式方法及培养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安全素质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目标

职业安全素质是指人们对所从事的行业应具备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心理等素质的总和。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素质,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途径,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因此,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目标应为: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使学生掌握所属行业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具备基本的职业安全意识、心理素质及应急能力,成为具有较好的安全知识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或成为具有较好安全知识基础和较好专业技术背景的高安全素质技能型人才。即为用人单位输送具备较高职业安全素养的“安全人”。[9]

三、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体系

全文阅读

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生产

1目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薄弱点

安全教育培训不仅要看是否进行了培训,培训达到了多少人,更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抓难点,填空白点,扩大受训覆盖面,提高培训教育质量。当前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薄弱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部分企业、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重视不够

部分企事业单位对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技能培训,轻安全培训的问题,特别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合同时间短、流动性大,企业大都不愿花费时间和经费对其进行安全培训。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文化水平不高,且从事工作不稳定,对参加安全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愿参加培训。特别是小企业、私营业主由于本身条件限制,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对安全教育不重视,安全教育培训明显缺失。

1.2安全教育培训投入不足

很多企业没有树立安全教育培训观念,只顾眼前,不重视人的安全素质的提高,看不到安全培训的长远效益。安全教育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即使培训也只是流于形式,往往只发给教材,试卷,让其自行进行学习,并不是从企业特点出发对从业人员从法律法规到操作规程以及职业健康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使职工真正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2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完善与对策

要开展好安全教育培训,做到防患于未然,就要根据安全教育的特点,从社会舆论、规章制度、教培方式多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系。

全文阅读

化工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安全意识教育①

摘 要:创新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以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为例,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了旨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各类实习等实践环节中的安全意识教育问题。

关键词:化学化工 大学生 实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09-01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诱导等手段,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去探求、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发明。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本科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全面检验,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时,还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1]。

然而,在全社会都重视与提倡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下,安全意识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理论知识本身的再次提高,更是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升华,通过各类实习、创新实验、毕业论文环节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能力质的飞跃。因而,安全意识教育对化学化工类大学生的培养来说尤为重要[2~5]。

1 安全意识教育

本文这里所指的安全意识教育并不涉及校园普通安全教育,而是针对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特点的专业技术安全意识教育。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创新实验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体现的安全内容设计,以及各类实验与实习、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等环节自身需必备的安全意识。

1.1 设计环节内容上的安全意识教育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