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情心理学论文

爱情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试析大学生的爱情教育

摘要: 面对大学生的恋爱现状,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爱情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爱情观,本文具体分析了大学生的爱情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爱情教育弗洛姆内容途径

爱情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主题。大学生作为人群中的特殊群体,年龄一般在18―24岁,正处于由异性向往向恋爱择偶期的过渡时期,大学期间正是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形成和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和热烈的追求。长期以来,高校的爱情教育仅限于思品课和事发后的处理,缺乏对学生爱情观的教育和引导,缺乏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爱情观的相应措施。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爱情教育必不可少。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和哲学家埃利希・弗洛姆(1900―1980)在其著作《爱的艺术》中阐释了有关爱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一些理论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才能学会的艺术。“难道只有那些能帮助人们猎取到金钱和名望的东西我们才考虑去学?”爱是需要学习的,这是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的,一般人的爱,关注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可爱的对象,而很少注意对象本身及爱的能力或可能性的理论认知。“尽管有不少人明显遭到了爱情的失败,但极少有人去努力学会爱情这门艺术”。在这本书中,弗洛姆批判了对爱的三种误解;其一,把爱理解为如何得到别人的爱;其二,认为爱是简单的,与生俱来的;其三,认为爱只是爱的对象而不是能力。他还指出,“要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正如生活是一门艺术。人们要学会如何去爱,就得像学习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和工程一样去开展行动”。如果一个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没有基本的文化修养、爱情道德、传统美德,人格就是不健全的。要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就应把爱情教育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弗洛姆关于爱的构成要素

弗洛姆对爱是这样界定的:“爱是指热烈地肯定他人的本质,积极地建立与他人的关系,在双方各自保持独立和完整性基础上的相互结合。”由此可以看出,爱既是人处于克服孤独的需要,追求与他人结合,又是各方维护自我、保持个性,不把自身消融于他人之中。爱是一种活动,一种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平等、各自独立、相互肯定基础上的人与人的结合。弗洛姆把爱分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兄弟之爱、母爱、、自爱和上帝之爱。为了不使爱变得抽象,弗洛姆提出了爱的构成要素:给予、关心、负责、尊重和了解。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

首先,爱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给予不是在物质领域,而是在人文领域,给予人的整个人格或生命,把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生命活动、兴趣、理解、知识、幽默、欢乐、悲伤等无私地奉献出来。通过给予,“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足、我的能力”。

其次,爱意味着关心。这在母爱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就没有爱。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情和劳动是不可分割的。人们爱自己的劳动成果,人们为所爱之物而劳动。

再次,爱是责任。“责任是我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需要的响应”。负责任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需求予以响应。

全文阅读

爱情理论研究综述

【摘 要】爱情是人类自古永恒不变的话题。爱情是幸福生活的主要部分,现阶段由于多元文化及价值伦理的不断涌入,导致人们的恋爱心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以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中国研究者对爱情的起步较晚,本土研究也较少,大多是停留在介绍西方研究的程度。

【关键词】爱情;爱情理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把浪漫爱情和婚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念是西方工业革命以后才流行开来的。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社会学家相信浪漫爱情的观念产生和普及并不是社会生活一个自然的过程和属性,而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并且受到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深刻影响。目前较为普遍的是通过爱情类型的划分间接地讨论爱情的本质。一类主要是社会学各理论流派,他们的研究目的并不在于找到一个完美的爱情定义,而是基于不同的理论立场,强调浪漫爱情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它受到社会结构和各种社会因素制约,同时也关心爱情产生的社会过程和社会后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视角和研究取向;另一大类的工作主要是由社会心理学家完成的,其发展出一些关于爱情的类型划分和模型。结构功能主义者认为爱情所导致的婚姻可能破坏现存的社会制度,但也是实现社会繁衍最好的制度安排。而在冲突论者看来,爱情是今日妇女受压迫的“轴心”,爱情在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中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它使妇女继续遵从传统的性别角色和服从男性。交换论认为爱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公平交换”。有学者认为以为,在一般意义上,爱情是男女间的相互倾慕,渴望与对方相依相守的一种热烈、真挚的情感,是人类异性个体之间基于性生理基础而产生的相互吸引,积极奉献的行为和心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多种要素,其中、理想和情爱就是构成爱情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二、研究状况

国外爱情观研究以探讨爱情本质为切入点,从爱情类型、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爱情缘分、浪漫态度、爱情表达等几个角度去研究爱情观,其中对爱情类型的研究是国外爱情观研究的重点。爱情观的理论基础:爱情类型理论,一是诺克斯和斯帕克斯基的爱情类型理论,诺克斯和斯帕克斯基认为,浪漫主义爱情和现实主义爱情是爱情的两种基本态度。浪漫主义爱情的特征是崇尚真正的爱情,一生只有一次爱情是结婚的惟一标准等观念。二是赫特菲尔德和沃尔斯特的爱情类型理论,赫特菲尔德和沃尔斯特从类型学的角度把爱情分为伴侣型爱情和狂热型爱情。两种类型的爱情在情绪的强烈程度对性的看法和爱情的稳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三是李的爱情态度类型理论,李从爱情象征意义的角度对爱情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爱情基本分为6种社会意识或模式,爱情的模式是受文化和社会影响的。这6种爱情模式可归纳为主要模式和次要模式两类。激情之爱、游戏之爱、友谊之爱是爱情的主要模式,次要模式包括实用之爱、占有之爱、奉献之爱。四是斯滕博格的爱情三元理论,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婚姻专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三元理论,重点探讨了浪漫激情之爱的起源,并依据爱情三元理论将爱情分为四种类型以及相应的体验,以此解释男女之间的各种感情现象。斯滕博格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三元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亲密、激情及承诺三种成分。亲密包括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和分享等内容,激情则主要指对对方的性的欲望,以对身体的欲望激起为特征。承诺是爱情的最后一个成分,指自己愿意投身于与所爱的人保持并且主动维持这种感情。三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8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即喜欢式爱情(只有亲密)、迷恋式爱情(只有激情)、空洞式爱情(只有承诺)、浪漫式爱情(亲密与激情)、友谊式爱情(亲密和承诺)、愚蠢式爱情(激情加上承诺,如一见钟情)、完美式爱情(三种成分集于一种关系中)、无爱式(三种成分俱无)。斯滕博格的理论目前还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验证。这四种爱情类型理论大体概括出了目前的研究。爱情类型理论是从迈布氏个性类型职业倾向理论演化而来的、是从心理学角度对爱情进行分类。迈布氏个性类型理论是对荣格的思想情感、感觉直觉的补充和完善,进而发展成十六种性格类型的组合:外向或内向型、理性或直觉型、思考或感受型、判断或意识型。

而心理学领域中关于爱情理论述中,爱情起源理论都概括为,人格缺陷说,人格完美说,社会规范说,生理唤醒说。而在爱情观理论研究中,都有弗洛姆的爱情观,Zick Rubin的爱情观,Stanton Peele的爱情观。

而且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了有关爱情主题的文学研究,如中国的《诗经》,《长恨歌》,诗歌,散文等。西方的《简爱》,艺术雕刻绘画中,显露出对爱情的探讨。

全文阅读

引导中职生树立健康正确的爱情观

【摘 要】对中职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爱情观朦胧的阶段,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容易犯错误。本文从中职生恋爱问题和原因分析入手,结合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第一册第五单元内容,从课文导入、主题讨论、调查总结三个方面谈了如何利用语文课文引导中职生树立健康、正确的爱情观。

【关键词】中职生 爱情观 语文教学 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168-02

正确的爱情观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当人们面对爱情问题时,它会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不同的年代,受到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的爱情观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对中职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爱情观朦胧的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容易犯错误。另外,中职生即将踏上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拥有正确的爱情观,对成长中的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着他们能否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未来的爱情和生活。

当前,由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影视剧等互联网资源的推陈出新以及社会发展进程的日益加快,使中职生的爱情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1)中职生恋爱公开化、自由化、主动性较强。目前,在对我校中职生恋爱情况调查时,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处在恋爱阶段,而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学生具有恋爱史。(2)中职生恋爱逐渐趋向多样化,但缺乏一定的责任感。根据调查发现,我校中职生在恋爱的过程中,普遍目的为向同学或朋友证明自己的魅力,以便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多数是感受爱情的美感、证实自身魅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基于上述,笔者认为,教育既要育人子弟,还要回归生活,让学生得到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发展。目前,我国中职教学往往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却很少重视中职生的爱情观,这无疑是教育教学上的短板。因此,我们要遵从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融入爱情观教育,帮助中职生树立健全的爱情观。笔者以中职语文课为例,谈谈有关爱情观的教学心得。

一 情感导入,正确认识

在社会环境与网络环境的双重影响下,中职生恋爱成为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必然。现阶段,许多中职院校在面对爱情观的教育问题时,常常会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只有在学生犯下错误时,校方才会进行管理。这种办法不仅难以起到作用,还会激发中职生的叛逆心理。由此可见,爱情观教育对于中职生而言迫在眉睫。

全文阅读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爱情隐喻剖析

摘要:《围城》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大多数学者主要从文学角度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而本文则试图从认知角度阐释《围城》中的爱情隐喻,结合隐喻的特点从概念隐喻理论及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作品中的爱情隐喻的意义建构和推理机制,探讨爱情隐喻的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指导。

关键词:认知机制;爱情隐喻; 《围城》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1―0107―02

1 引言

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对比喻颇有研究,《围城》因其精辟的隐喻而备受关注:言文、于宝娟等从传统修辞学角度对《围城》中的隐喻进行分析阐释;刘少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围城》中的隐喻,但其研究结果表明概念隐喻理论无法解释某些隐喻现象。而Fauconnier在概念隐喻基础上提出来的概念整合理论弥补了映射论的不足,本文就是这方面研究的深入与发掘,以围城中的爱情隐喻作为解读对象,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围城》中的认知机制进行深入的剖析。

2 《围城》中的认知机制剖析

2.1概念整合理论

Fauconnier 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Blending)或合成空间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Conceptual packet)。”心理空间是人脑中的指称结构,但内容却不一定与其所指的客观世界的物体完全对应,可以把它看作让人脑感知、想象、记忆或理解某一特定场景相关信息而建立起的一系列的概念。心理空间的建立要受到语法、语境和文化的制约。一些认知学家,如Fauconnier & Turner, Coulson,Rohrer等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探讨了概念合成,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该理论认为:认知运作要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输入空间,一个合成空间和一个可供选择的类属空间。

全文阅读

高职阶段语文教学如何促进女生正确爱情观的建构

摘 要:在高职院校中,虽然大部分女生的爱情观都是比较成熟的,但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惑。本文以女生为例,探讨了在高职阶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的爱情力量帮助学生建构健康的爱情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 爱情颜色理论 爱情观

爱情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课题。高职阶段是学生的爱情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和转折点,爱情观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人生必须面对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学生爱情观的建构除了社会、家庭的影响,个人经历的感悟之外,在学校还有德育教师、心理教师的教育辅导,但在校园里仅靠德育教师和心理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针对高职院校的女生对爱情的敏感与渴求的现状,本文主要从John Alan Lee提出的“爱情颜色理论”出发,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的爱情力量,帮助女学生建构健康的爱情观。

一、六维度“爱情颜色理论”对爱情观的定义

爱情观在国内外文献中有不同的定义。John Alan Lee认为爱情分为六个维度:激情型(Eros),恋爱是基于双方的身体吸引;游戏型(Ludus),类似于花花公子,游戏于多个恋人之间;朋友型(Storge),认为爱情是基于长时间的朋友的基础,并且一直能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占有型(或称依恋型,Mania),是以占有、嫉妒或者依恋对方为标志的爱情观;奉献型(Agape),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来让对方过得更好的爱情观;理智型(Pragma),关注于恋爱对方的背景好坏,在爱情对象的选择上采取实用主义精神。

二、高职女生爱情观的现状

从整体上看,大部分高职女生的爱情观是基本成熟和正确的。无论她们是处于在恋爱当中还是没谈恋爱,她们都憧憬自己将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的爱情。在笔者针对女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回收的有效问卷为84份,根据所占比例,依次为朋友型,所占比例为32.14%,理智型+朋友型所占比例为26.19%,理智型所占比例为16.67%,朋友型+占有型所占比例为3.6%,激情型+朋友型所占比例为3.6%,激情型+理智型所占比例为2.4%,朋友型+占有型+理智型所占比例为2.4%,激情型+理智型所占比例为2.4%,占有型+理智型所占比例为2.4%,奉献型所占比例为2.4%,占有型所占比例为1.2%,占有型+激情型所占比例为1.2%,朋友型+奉献型所占比例为1.2%,奉献型+占有型所占比例为1.2%,而选择游戏型的比例为0。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职女生都认为爱情不是游玩于多个恋人之间的游戏,她们比较推崇志同道合的朋友型,关注对方的经济、背景等现实问题的理智型的爱情。

但是,还是有一小部分女生的爱情观不太成熟。例如,有学生觉得别人恋爱是在秀恩爱或者觉得自己要独立坚强,不需要爱情,从而产生“单身主义”的思想。在84份有效问卷中,有2位学生还不能确定自己的爱情观。

全文阅读

刘心武论

刘心武在新时期伊始的作品是作为“生活的教科书”来写作的。长期的中学教师经历,加之中国现代文学长久存在的理性启蒙倾向以及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自觉都使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居高临下的以生活教师自居的叙述者。这种以教师和家长自居,抹杀了文学与现实界限的叙述让后来的评论者和读者如梗在喉。许子东1987年在考察了刘心武的小说之后,提出了一个作家的救人与自救的问题:当刘心武热中于救人之时,他用以救人的武器、他的自我人格都显示出文化的危机感。“社会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当然也很需要人做,但从文学而言,救人却每每是须从自救开始的。”(2)简单回顾一下新时期以来文学的历程,我们会发现,的确有很多从那一文学场景中走来的作家,都经历了类似的蜕变过程。研究创作主体的这种变化能够从一个深层次上展示出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不过,作家的自救历程常常被各种云雾所笼罩着,很难一一呈现出来。这就需要选取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来切入作家的创作历程。小说中的爱情/性描写因为联系着作家的性意识,因此有可能通过这一角度显示出作家创作心理、自我意识的变动。

刘心武作为一个从新时期到当下的贯穿型的作家,也经历了从救人到自救的转变。在他的小说中,从《班主任》(1977)、《爱情的位置》(1978)到《如意》(1980)、《钟鼓楼》(1984),再到《四牌楼》(1993)、《九龙壁》(1993)、《仙人承露盘》(1994),爱情/性的描写伴随着他的写作历程也发生了类似的转变。

一、 从哪里自救?

1977年发表的《班主任》为刘心武带来了极大的声誉。这种声誉的产生与当时特殊的文学语境有很大的关系。那是一个“文学与政治与民众意愿这三种力量最协调最有成效的一次统一行动”的时代。(3)这部如今看起来十分粗糙的小说在当时的确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它不仅喊出了“救救被坑害的孩子”的时代呼声,而且它在呈现文化专制在宋宝琦、谢惠敏身上所造成的恶果时,不经意间把视角深入到人的性意识层面:那两个被坑害的孩子的精神创伤不约而同地表现为性蒙昧。但此时刘心武的主要意图是批判的文化专制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践踏,而宋、谢身上的性蒙昧的文化意义并没有成为刘心武关注的重心,这一点即使在被称为突破爱情题材的《爱情的位置》中仍然是这样。因此,我们可以断言,《班主任》所涉及到的宋与谢的性蒙昧是不经意的,在1977-1978年间,刘心武在叙述爱情时既没有考虑到爱情描写的文学尺度,也没有涉及到爱情的本体。空泛的爱情只是被作为文学的武器以达到更为重大社会问题的提出。

《爱情的位置》的主要目的显然是通过青工孟小羽与陆玉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革命者的生活中,爱情究竟有没有它的位置?应当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问题的答案最终在一个老革命者——冯姨那里得到了:“我认为,爱情应当建筑在共同的革命志向和旨趣上,应当经得起斗争生活的考验,并且应当随着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提高……当然,性格上的投合,容貌、风度的相互倾慕,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当一个人为爱情而忘记革命的时候,那便是把爱情放到了不恰当的位置上,那就要堕入资产阶级爱情至上的泥坑,甚至作出损害革命的事来。当一个人觉得爱情促使他更加热情地投入工作时,那便是把爱情放到了恰当的位置上,这时候便能体会到最大的幸福。总之,爱情在革命者的生活中应当占据一席重要的位置……”

这样一段冗长的议论是小说的“题眼”,但它显然不属于文学的范畴。纳博科夫曾经说过:一个作家是集故事的讲述者、教育家和魔法师三者于一身的人,对于大作家来说,“魔法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之所以成为大作家,得力于此。”(4)刘心武此时对爱情的关心只是为了达到了教育家的目的。他太热中于说教,因此就不是一个好的故事讲述者,更不是一个好的魔法师。这篇小说围绕着爱情的位置这一问题的解决去结构,既缺少必要的描写,也没有注意到小说所应有的故事因素,更不要说以魔法师的手腕去模仿生活。孟小羽这个人物缺少“人”的灵性,她的活动是在为上述理性化的答案提供论据。因此,《爱情的位置》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社会学论文。就如当时唐?|先生所指出的,刘心武所“喜欢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缺少文学的魅力。(5)

除了文学上的缺失,爱情本身也并没有被作家所关注。正如小说题目所显示的,作家所关注的是爱情的“位置”,而不是爱情本身。在小说所给出的答案里,爱情位置的合法性是与革命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革命事业的附庸。在这个答案里充分显示了作家的“匠心”。他不仅热情洋溢地让爱情与革命事业联姻,而且对于这一答案的给出方式也深思熟滤:它是由冯姨——一个老革命者(她是一个“优秀的革命者”,参加过“一二·九”运动,从事过地下工作,奔赴延安、受过“”的迫害,打倒“”后复出,“有着波澜壮阔的生活经历”。)给出的。这在当时的语境中是富有意味的。一个老革命者在那个时代代表着权力话语,由她所给出的答案才具有合法性。

既然爱情要靠革命事业来赋予合法性,那么,爱情就没有自己的独立价值。这与爱情在现代意识中的“位置”显然是相背的。爱情在现代价值体系中被一再的赋予意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代表着人对自我意识的认同。显然,历史还不太可能让孟小羽思考到这样的程度。她虽然是一个善于思考的青年,对于所造成的禁欲主义敢于大胆怀疑、对亚梅所代表的一些庸俗的爱情观念也敢于否定,但她对于爱情在革命者生活中的位置却不敢确定,一定要等到获得像冯姨这样的“优秀的革命者”赋予的合法性之后(冯姨说:“我觉得您和玉春的爱情是很美好的,你们大胆地相爱吧!”)才敢于理直气壮地去爱。更不要说,通过爱情去确证现代人的“个性”身份了。孟小羽在困惑时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外在的权威:“唉唉!如果有份《中国青年报》或者《中国青年》杂志,如果现在出版的报刊、书籍当中,能够有一批是指导年轻人怎样正确对待婚姻、爱情、家庭的,该有多好啊!那样的话,即便亚梅并不读书、看报,我也可以向她推荐、转述,可是现在我却不能立时找到最有力量的论述和例子来说服她。”当她从冯姨哪里得到指导之后,甚至恳求着老一辈的革命者给他们以指导:“冯姨,您赶快把今天给我讲的这些写成书吧,我们是多么需要这样的启发和指导呀!”因此他们这一代“思考者”注定是跛行者,他们不敢主动地“成为你自己”!不敢自己“抉择”。在这一问题上,他们不比谢惠敏走得更远。

全文阅读

如何提高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

首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是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的热心辅导者,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随意批评、讽刺、挖苦学生,致使他们不敢说话。相反,要耐心引导和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教师应是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只有师生处在一个平等地位进行研讨、争论,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生生互动。所谓素质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有诗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投入思考了,并且积极表达,潜心投入了,那么课堂效率才会提高。所谓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包括讨论,相互评价,相互反馈,相互倾听与激励,相互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就是在这种生生互动中产生出来的。如果形成这样的学习方式,那么课堂上的教师不再是一个,而是几十个,评价、反馈评价的渠道不再仅限于师生,而会形成生生纵向和横向的多元反馈和评价网,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其主动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语言表达及个性等方面都会得到长足发展。为了促进生生互动,教师要设计有讨论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心理学家苏格提醒人们,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几十年后真的不幸被心理学家言中了。现在的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竞争加剧,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心理适应能力削弱,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冷漠、攀比、猎奇等心理。关注这些心理异常问题及其教育,不仅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要想处理排解好这些心理障碍,关键是让学生心中充满爱,爱有着难以估算的力量,它可以给罪人以新生,唤浪子回头,让庸人不碌碌终生,使生命迸溅奇迹,使自私变得宽容……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渗透着爱的情愫,能有效地陶冶学生爱的情操,让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环境中,从而克服冷漠,改变孤僻性格,成为热爱生活、积极上进、充满爱心的人,爱的教育也就成了语文学科除担负传授知识重任之外的另一个重任了。文以载道,道高于文,这“道”中必大多是人文之道,爱自然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的教育呢?培养学生热爱一

切的感情呢?

全文阅读

“中国古代爱情诗”专题教学设计

一、确定专题

十月下旬,我在高一年级一个次重点班上了一堂《上邪》的公开课,从理解字词到把握情感、朗读课文,再到比较分析人物形象,最后到写作依次展开,由于事前准备时间充足,课堂上学生积极配合,课后同科组的老师都给了较好的评价。吴泓老师听了这堂课之后,先是肯定了作为一堂常规课的可取之处,之后他又兴致勃勃地找到我说:“把这堂课做成一个小专题,怎么样?”

我一时无语,畏难起来。

“你上的《静女》《氓》《孔雀东南飞》《上邪》不都是讲述爱情的吗?里面的女主人公各自面对爱情的态度不同、命运也不一样,你完全可以把这些组合到一起,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探究。当然,这要引入一些文章,涉及到社会背景、生活情态、制度伦理、风俗文化等各方面……”

“再可以多列出一些古典诗歌中经典的爱情诗,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爱情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等……”

“对于高中的学生,他们对于爱情充满好奇,我们可以加以引导,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以往的教学总是怕学生过多地接触描写爱情的文章,这不用担心。爱情不是洪水猛兽,爱情不是永恒的,但人类追逐爱情是永恒的……”

“还有,爱情并不是像选录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那样,所反映的都是悲苦,也有欢愉、美好的一面。爱情是人类感情永恒的话题,想逃避反而适得其反……”

全文阅读

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解读《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人物形象

摘要: 精神分析学是由奥地利心理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此理论最初运用于精神病的治疗方面,后因为涉及潜意识和意识方面的问题,且与文学创造有密切的关系,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评论。经过一个世纪的传承和发展,精神分析学已经自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并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社会学、文学艺术乃至哲学等广泛领域等。本文主要运用精神分析学中的“情结”理论及力比多理论来对《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人物形象作大致的分析。

关键词: 《伤心咖啡馆之歌》精神分析学人物分析

一、作家作品介绍

1.作家介绍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的力作。卡森是美国上世纪40年代具有较大影响的南方女作家,她的小说怪诞离奇,颇具哥特式小说的特点.在她的带有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小说中,主人公大部分是生理残缺和心理病态者。在不无极端的表现形式下,她已超越了地方主义乃至美国主义,成为世界上所有孤独者和异化者的代言人,在以揭示心灵阴暗面为主体的南方文学作品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1]。她在文学上最大的成就在于短篇小说的创作,她的主要作品有《伤心咖啡馆之歌》、《心是孤独的猎手》、《金色瞳仁的印象》、《婚礼的成员》、《没有指针的钟》等。

2.作品介绍

《伤心咖啡馆之歌》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沉闷的南方小镇上两男一女之间的三角畸恋。个性和外表颇为男性化的爱米利亚小姐是小镇上最富有的女人,为人冷漠苛刻。几年前,镇上的恶棍青年马文・马西曾经迷恋上了爱米利亚并决心为她而痛改前非;不料,他在婚后十天内受尽冷落并最终被赶出家门,不久便因谋杀和抢劫罪坐牢。一天傍晚,丑陋的罗锅李蒙来到爱米利亚的杂货铺,自称表兄与之攀亲,却意外地被爱米利亚收留,从此小镇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爱米利亚为了取悦李蒙表兄,将杂货铺改成了咖啡馆,小镇居民们于是有了聚会娱乐的场所。六年以后,李蒙被出狱归来的马文吸引,两个人联手处处与爱米利亚作对,爱米利亚只得同马文约定日期在咖啡馆决斗。就在爱米利亚即将取胜的一刻,李蒙猛扑上来将她打倒在地。随后,马文和李蒙两个人捣毁了咖啡馆,携财物离开小镇。梦想幻灭的爱米利亚从此隐居,小镇又重新恢复了原先的沉闷状态。

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

全文阅读

关于爱情心理研究综述

摘 要:从上世纪70世代形开始,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我国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本文拟从爱情的概念、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测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爱情心理;爱情的概念;结构;测量;影响因素

1.引言

爱情是复杂多变的,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其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研究,并就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2.爱情的概念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念基础出发,对爱情给出了很多的定义。Wstson(1924)认为爱情是由一种性带感引发的天生的情感。Freud(1922,1952)认为,对性结合的欲望是情感的中心。当这种欲望被限制的时候,作为对这种挫折的补偿,人们对就会将其他人理想化并坠入爱河。Frommn(1956)认为爱是一种工具,用来减少人的分离感和孤独感。Rubin(1970)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指向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Swenson(1972)认为爱情就是行动,例赠送礼物、共同活动和坦露私密信息。Centers(1975)认为爱情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被回报时引起的反应。Skolnick(1978)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法、文化表征建立起来的建构的体验。这些定义有的关注的是爱情的起源,有的关注爱情的功能,有的则关注对爱情的描述。总之,爱情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每个人对它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3.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

爱情是人生的重大课题,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处在青春妙龄、充满着幻想与浪漫色彩的大学生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