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艾灸法论文

艾灸法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艾灸在体育保健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2

摘 要 艾灸作为我国传统保健疗法,已经有2OOO多年的历史。流传迄今,演变发展,方法已十分丰富。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防病保健”的作用。艾灸在我国有历史悠久,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对艾灸的成分、灸疗保健穴在运动疲劳中的应用与研究及其它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为艾灸在体育保健中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艾灸 体育保健 灸法 穴位

一、前言

目前,人们对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越来越重视。由于西医中许多药物虽然能提高成绩,消除疲劳,但含有违禁成份,同时对运动员的身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都转向重视中医中药的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方法――艾灸疗法。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艾灸在体育保健中的作用,尤其发挥其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作用,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体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前人的科研成果,对结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亲身体验对艾灸的主要成分及其在体育保健与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二、艾灸的主要成分

艾,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中药材。艾灸的原料是艾草,艾草,又名冰台、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艾灸”就是把艾叶晒干捣碎制成艾绒,再把艾绒放在桑皮纸上卷成艾条,“艾灸”时将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熏灼。艾灸,也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温热刺激来熏酌特定的穴位。

三、灸疗在体育保健中的应用研究

全文阅读

浅谈艾灸治疗仪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了解近代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探讨应用艾灸治疗仪在临床中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以来,我科开展艾灸治疗仪以来的回顾性分析、实施中医技术操作艾灸仪治疗方法,探讨在胃脘痛,尤其在脾胃虚寒性的胃脘痛的护理中治疗效果尤为明显。结果:经过艾灸治疗仪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取中医技术治疗,具有实际性的意义,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其战胜病痛的信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艾灸仪的功效;用法

【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08-01

中医护理技术历史悠久,但是由于时代的因素,我国护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的影响。[1]解放后初步形成了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和教育体系。[2]然而,中医护理的教育体系西化倾向严重,导致中医护理科研目标模糊,学习内容减少,近年来,我科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为指导,以患者为中心,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属一致好评效果。[3]多功能艾灸仪的研究是在保证艾灸疗法的疗效,使用艾绒直接灸的基础上,应用磁疗方法、微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共热不燃烧为特点,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穴位,达到了治疗保健的目的,应用多功能艾灸仪进行实施辩证治疗。人们可以在新鲜空气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而不受烟熏火燎燃烧的艾绒灼伤皮肤之苦。充分享受价格低廉、疗效显著的治疗,在这种环境中接受治疗,患者能够体验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与现代医疗技术的完美结合,给患者在促进康复的过程中不断增加保健知识。

我科应用的是DAJ-4B多功能艾灸仪和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能够治疗各种风寒型疼痛疾病、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肩周炎、静脉炎、末梢神经炎、关节炎、腰腿痛、腹痛、腹泻、扭伤、红肿疼痛、面神经麻痹、中风、半身不遂、高血压等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30例慢性胃炎(尤其是脾胃虚寒型)的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28-70岁之间,其中有20例出现腹痛、腹胀,10例出现胃寒、反酸、恶心。

1.2材料:艾是一种中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似菊,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加热,效力温和,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治病、保健的作用,它除了具有易温、易热的特点外,还具有一些显著的药物效应。

全文阅读

多功能艾灸仪治疗肩周炎30例

【摘 要】目的:观察多功能艾灸仪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肩周炎患者60例,分为艾灸仪组和直接灸组,分别运用多功能艾灸仪和传统直接灸治疗;结果:1疗程后,艾灸仪总有效率90.0%,直接灸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功能艾灸仪和传统艾灸治疗肩周炎效果相当。

【关键词】多功能艾灸仪 肩周炎

【中图分类号】R47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573-01

肩周炎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50岁左右,又称“五十肩”。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或痛及上臂或背部、疼痛夜间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影响上举、外展、内收、外旋、后伸等功能,后期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科运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肩周炎3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住院肩周炎病人60例,均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艾灸仪组与直接灸组,艾灸仪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在45-66岁,病程1周-2年。直接灸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46-68岁,病程2周-2年。艾灸仪组与直接灸组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均相当,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肩、曲池、肩贞、臂、肩前穴,

全文阅读

《采艾编翼》考证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630)

摘要通过对《采艾编翼》的考证,发现现存版本有相当篇幅为后人从《医宗金鉴》补入,特别是卷三的外科方药。剔除后人补辑的内容,《采艾编翼》是一部上、下两卷的灸法专著,上卷为灸法基础,主要论述经络、腧穴、灸法治则等;下卷为灸法治疗学,主要论述临床各科疾病的灸法治疗。该书有内容简明扼要易学易用、临床经验独特实用、灸药并用相得益彰的学术特点,且具浓郁岭南特色,值得深入研究。其著者和校辑者还有待考证。

主题词《采艾编翼》灸法中医药学文献

《采艾编翼》是清代岭南的一部灸法专著,目前尚未见对其系统研究,有关介绍甚为简略。如《针灸医学史》介绍曰:"《采艾编翼》3卷,叶茶山辑,约成书于1711年。卷1为经穴部分;卷2为临床各科的灸治及药治;卷3则收录简便外科验方百余首,与针灸不相关联。"[1]笔者在研究岭南针灸史时,对《采艾编翼》进行考证,现将一些心得公诸同道,以期抛砖引玉。

1《采艾编翼》的作者和辑校者考证据载,《采艾编翼》约成书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作者为广东新兴县人,姓氏不详。[2]该书辑校者叶茶山的序言曰:"是编藏虽久,尚未校订,盖以前编残阙几半,痛无力以补辑,不暇痛心。戊子春,妹夫君以载忾然自任,捐赀镌复。庚寅冬,以载复趣余抄正是帙,而同社顾君苑、陈君其统、彭君达海、李君子创咸愿捐助,登之梨枣,于是与每野、活人二家兄检视校订,阅两月而编就,书林弟文大亦蠲工六之一,成之,俾公之同志云。时

嘉庆岁次乙丑之春

岭南叶茶山题于环翠书屋"从这篇序言可以看出,《采艾编翼》由叶茶山家封藏已久,原书残缺不全,叶氏想要校订编印该书,但感难度较大,心有余而力不足,直至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亲戚支持下开始筹划出版该书。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得到亲友资助,叶氏三兄弟合力补辑、校订书稿,交付刻版。书商则通过减免六分之一的出版费以帮助该书出版。历经35年后,于嘉庆十年(1805年)刊行问世。该书从书名到体例是以岭南灸法专著《采艾编》为蓝本,补后者之不足,发后者之未发,力图成为与《采艾编》齐名的灸法著述。《采艾编》由叶广祚所著,署名茶山草木隐,本书校辑者署名叶茶山,而有关的新兴县志、肇庆府志等地方志均未见叶茶山的记载,这里叶茶山是真名还是托名,尚待考证。198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认为该书是"针灸宝库中尚未发掘的珍品",将其收入《中医珍本丛书》系列,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所藏的清嘉庆十年六艺堂刻本影印出版。

2《采艾编翼》的内容考证嘉庆十年六艺堂刻本分三卷:卷一,为十二经脉循行部位歌诀及图谱,十四经分经图谱、解说及综要,经脉主治要穴歌诀,以及灸法须知。卷二,为临床各科疾病"治症综要",收录内、外、妇、儿诸科113种病症的取穴处方、灸法要则及药物治疗。卷三,为"肿疡主治类方"、"肿疡敷贴类方""溃疡主治类方"、"洗涤类方""膏药类方"、"去腐类方"、"生肌类方",介绍中医外科疾病的内服外治方剂近百首。

全文阅读

家庭艾灸 一看就会

居家常备艾,老少都健康

中医学里有许多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措施,灸法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我国灸法的起源,可上溯至远古人类知道用火的时候。“灸”字《说文解字》在一书中解释作“灼”,意思是用火灼体,借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

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或疼痛处烧灼、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取得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的功效。

艾灸――绿色安全的养生法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无艾则无灸

许多人以为“灸”,就是用火熏灼身体,其实不然,灸若只是一个简单的火热熏灼,并无艾草等药物的配合,则皮肤表面虽有灼热之感,但无药物渗透入里之效,不能称为真正的艾灸。因为艾草在燃烧过程中,其药性不仅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至各条经络,还可经呼吸道进人体内。另外,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加以杀灭,所以在中医“砭针灸药”四大医术中,灸与艾是密不可分的,无艾则无灸。

艾草――百草之王

全文阅读

灸治关元穴对阳虚患者不同时辰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灸治关元穴对阳虚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否与时间有关连。方法:先对两组实验人员阳虚组患者35人及正常组35人在24小时内的(子、卯、午、酉)四个不同时辰进行抽血、操作、化验。随即进行艾灸关元穴治疗5天后,再对两组人员进行2h内的(子、卯、午、酉)四个不同时辰进行检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阳虚组、正常组组内灸前灸后存在明显差异(P

【关键词】艾灸;关元穴;时辰;阳虚;红细胞免疫结合花环率

To observe the moxibustion point of Yang Guanyuan patients red blood cell immune function

ZHANG Fan LIN Zhou-jie HUANG Jing-zhao FENG Li-ping HE Xing-p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oxibustion point of Yang Guanyuan patients red blood cell immune 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time. Methods: The first two groups of experimenters Yang 35 patients and 35 normal within 24 hours of (ZI, MAO, WU, YOU) to carry out blood at four different time, operation, testing. Immediately moxibustion treatment hole Guanyuan 5 days, and then carried out on two groups of staff within 24 hours of (ZI, MAO, WU, YOU) to test four different tim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Results: The Yang group, normal group after Moxibustion Moxibustion before there is an obvious difference (P

【Keywords】Moxibustion;Guanyuan acupoint;Differenttime;Yang deficiency;Erythrocyte C3b receptor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6-0007-02

关元穴为人体保健要穴之一。多种文献资料记载对人体具有补益正气的作用,本文拟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角度出发以红细胞免疫结合花环率为观测指标,以观测24小时内不同时间段艾灸关元穴对人体红细胞免疫结合花环率的影响。

全文阅读

浅析《针灸资生经》艾灸疗法医案特色

摘要:宋代政府对针灸学的高度重视以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直接影响了中医学出版物发行的数量和影响度。《针灸资生经》是宋代针灸学著作中学术成就较高的一部。书中记载史灸疗法医案三十二则,均有人名、病名、诊断、治疗方法,以及疗效的评价,内容非常充实。通过对其中艾灸疗法医案的分析,总结出以下特点:(1)灵活运用艾灸疗法,并与其他疗法相配合;(2)善于总结经验,博采众长;(3)辨证严谨,取穴精简;秉承前人经验,但不拘泥。

关键词:《针灸资生经》;艾灸疗法;医案特色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9--0046―02

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宋代出版业的发展,这项发明也直接影响了中医学出版物的发行数量和影响度。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针灸学专著,其中以《针灸资生经》的成就最高,它不但将宋代以前的灸疗理论继承下来,还用大量的医案作为论证,来印证艾灸疗法的理论。《针灸资生经》中记载艾灸疗法医案三十二则,均有人名、病名、诊断、治疗方法,以及疗效的评价,内容非常充实。通过对其中艾灸疗法医案的分析,总结出以下特点。

1 灵活运用艾灸疗法,并与其他疗法相配合

受晋唐时期葛洪、王焘舍针取灸思想的影响,加上南宋时期艾灸疗法的盛行,王执中很推崇艾灸疗法,但是他不拘泥于独取灸法,而是根据病症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进行艾灸,合理地配合药物及针灸治疗。在《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五・膝痛》中有一则医案中,王氏记录自己的弟弟膝部酸疼,服用附子而愈。后来自己膝部酸疼,艾灸犊鼻穴而愈。可见药与艾灸有其相通的地方。他还在医案中提到了“但按其穴酸疼,即是受病处,灸之不拘”这样一个经验方法,并且提倡“药与灸不可偏废”。又如在《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三・-肾虚》载有一则治疗小肠气的医案:“有一兵患小肠气。依此方灸足第二指下文五壮(足第二指下第一节曲纹中心)。略效而再发。恐壮数未多也。予以镇灵丹十粒与之,令早晚服五粒而愈。”在这则医案中,王执中在后面作了下面的论述:“灸固捷于药,若灸不得穴,又不如药相当者见效之速。且灸且药,方为当尔。”王氏首先肯定了灸疗的效果,即“灸固捷于药”,但同时还强调,灸药并用,常常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这与唐代王焘“唯取灸法”形成鲜明的对比。《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第六・头旋(头重)》载,王执中母亲曾患头晕,王氏用除痰药加上艾灸头风诸穴而痊愈,这也是灸、药并用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以上医案说明王执中的学识比较广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病方法灵活,提倡针灸药并用,不可偏废。

2 善于总结经验,博采众长

全文阅读

清代灸疗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1.北京同仁医院中医针灸科,北京100730;2.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清代主要的灸疗专著和记载有灸疗内容的针灸学及综合性医书的介绍,大致勾勒出清朝灸疗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清代灸疗的发展特点,指出灸疗发展至清代,实践充分,灸法丰富,理论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给后世留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主题词]灸法/历史;医学史,清朝

StateandCharacteristicsofDevelopmentofMoxibustionTherapyinQingDynastyYangWei1,

MaXiaoli2(DepartmentofTCMandAcupuncture,BeijingTongrenHosptital,Beijing100730,

China;2.BeijingUniversityofTCM)[Abstract]Thepresentpaperdepictsroughlydevelop

mentstateofmoxibustiontherapyinQingdynasty,analyzesandexpounds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ofmoxibustiontherapyinQingdynastyandindicatesthatmoxibustion

全文阅读

治病保健 冬季艾灸不求人

关于艾灸你知道多少

什么是艾灸?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外袭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腹泻等;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等;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阴挺、崩漏等。

艾灸的禁忌症: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小心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会耗伤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全文阅读

观察艾灸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6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结论:艾灸联合药物能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艾灸;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091-02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炎性病变,涉及输卵管、卵巢、盆腔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炎症。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器官炎症之一,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复发率高等特点[1]。该病的单一疗法效果较差,我院采用艾灸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观察对象为大庆油田总医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门诊妇科诊断慢性盆腔炎患者共计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年龄24~48岁,平均3011±534岁;治疗组40例,年龄25~50岁,平均3222 ±604岁。所有病例均无治疗禁忌症。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