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青年朋友们:
我叫××,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爱行、爱岗,奏响青春乐章”。我国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几句话一直鼓舞我奋发向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先生说得是国家的未来靠青年一代,而作为现代金融企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建设银行的未来同样靠我们这样一群年青人。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新形势,总行党委审时度势、及时推出了人事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
这恰恰为我们青年员工在建行事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建功成才、有所作为提供了最佳的机遇,给我们搭建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大舞台。作为建行的青年员工置身于改革的浪潮中,如何在这个舞台上唱好戏,续写人生的新篇章,如何实现人生理想爱国爱企爱岗奋斗目标,如何实现个人价值与建行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统一,给每一位青年人提出了不容回避的课题。改革对我们青年人是一项考验,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摔打自己、总结自己,才能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这需要我们有志存高远、宁静淡泊的心境,需要有不断进取、勇于竞争的干劲,需要有与时俱进、直面困难和挑战的勇气。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远去足音凝重,再创辉煌更爱岗敬业奉献青春心!”中国建设银行经过近年来一系列的改革,也迈出了向国际标准的现代商业银行靠近的步伐。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建行仍有许许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发展,要想国家富强,建行事业兴旺,就必须继续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们这一代年青人的身上。
我想作为一名建行的青年只有对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对工作全身爱岗敬业献青春的投入,才能适应改革,推动改革。首先要做到热爱岗位,珍爱自己的事业,珍惜自己的工作;其次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具有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的勇气,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最后是要有实力,通过不断的学爱岗敬业和实践,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有用的本领,才能将“爱国”热情化为“爱行、爱岗”的巨大动力,把人生的思想支点放在“爱国、爱行、爱岗”这个信念之上,积极爱岗敬业演讲稿身于建设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去,大胆开拓,勇于创新,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在建行改革中得到充分发挥和教师爱岗敬业华!青年朋友们,行长曾经说过:“建设银行的改革需要青年,建爱岗敬业演讲银行新世纪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青年,希望寄托在青教师爱岗敬业人身上,青年兴则建行兴,青年强则爱岗敬业的稿行强,青年有希望,奏响银行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让我们抓住改革的机遇,不负行长寄予我们的殷切希望,行动起来,让改革见证我们的青春,让我们用知识加汗水,去顺应新改革、拥抱新希望,迎接新挑战,让青春在改革中飞扬!
谢谢大家
清晨醒来爱丽丝拉开自己卧室的窗帘映入眼帘的又是一个陌生的国度。
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落地窗欢快的洒落在深棕色的地板上带着温暖的触感跳跃着,白鸽因为忽然被推开的窗户被惊起飞向蔚蓝的天空,不远处的船在岸边停靠着。
爱丽丝提着裙摆迈着欢快的脚步走出房间越发现这个世界的声音总是扣人心弦的奇妙,鞋子落在地板上发出的哒哒声裙尾从地板上划过的声音甚至头发从空气中甩过的声音都变得特外清晰,爱丽丝用手指敲了敲木质的楼梯扶手果不其然的听到了美妙的敲击声,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美妙的声音,没有什么能够比美妙的声音这些更让人愉快的了。
随着逐渐向下走去的脚步更加美妙动人的声音变得更加真切,小提琴竖琴铁三角······
爱丽丝迫不及待的往下跑去迎接她新的一天和这个有着美妙声音的世界。
群像类人物文章是指不以写某一个人物为主,而是写一群人,很难说文中的哪一个人物是主要人物的文章。这类文章往往通过群像人物的不断叠加、重合,表达某类人物精神层面的共同特质。
这类文章有如下的阅读障碍:若干个人物如何组织在一起,这是构思选材的问题;如何通过不同的人物表达同一主旨,这是写群像类人物的什么侧面、怎样写的问题;这些不同的人物彼此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平面关系还是主次关系,这是剪裁的问题。
在阅读此类文章时,由于文中人物众多,事件又多是片段式的,似乎支离破碎,学生往往理不清文章的头绪,导致对文章的理解片面、肤浅。找出这类文章的特点,给学生一个抓手,学生就容易进入文章的核心。
首先回忆学过的夏衍的《包身工》,提问:文中的“芦柴棒”和“小福子”是文章的主要人物吗?显然不是,文章要写的是包身工这个特殊的人群无比悲惨的命运。文中写了包身工起床的情景,再通过“芦柴棒”吃饭的情景和“小福子”劳动的情景,不断地叠加、重合,就把包身工的难以置信的吃、住、劳动条件的恶劣,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从而愤怒地控诉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再以宗璞的《这是你的战争》为例:这篇文章有老师孟弗之、萧子蔚;有学生——跟孟弗之一同从校门走出的几个学生,工学院三年级的几个学生,中文系四年级的蒋姓学生,生物系三年级的学生澹台玮。前前后后不少于10人,谁是作者要着力刻画的人物?恐怕没有答案。这是一篇典型的写群像人物的文章。
下面我们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入文本:
一、文章的背景和构思框架
文章背景:学生认真地阅读文章后,可以很快明晓文章的背景——中国抗战部队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大学已召开征调动员大会。
一、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定义
小学语文比较阅读实质上就是将两件及两件以上相似的文章、片段、句子等进行比较,对照分析,然后了解其中的相同与差异之处,这样可以有效地识别作品,帮助小学生辨别相似文章的意思,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形式
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形式多样,有字词比较阅读、句子比较阅读、段落比较阅读、部分比较阅读和整篇文章比较阅读。另外,还有修辞手法比较阅读、情感比较阅读、关联词比较阅读、文章结构比较阅读等。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之一就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开展比较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总结反思能力,让小学生学会阅读。因此,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开展比较阅读已经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三、开展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步骤
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及文章创作、字词理解和掌握都是在语文阅读中完成的。随着学情的变化和新课改的实施,以往传统的常规阅读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比较阅读会使阅读效果更佳。《我们爱你啊,中国》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两篇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相近的,都涉及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正好情感是一喜一悲。对于祖国而言,每一位公民对之都十分热爱,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都会有建设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两篇文章可以说都是作者情感的共鸣之作,都是对祖国母亲的真情流露之作。情感表达相似,所揭示的主题也相似。在阅读教学中,我就有效地将这两篇文章联系起来,运用“在读中比较,在想中比较,在议中比较,在写中比较”的教学模式,开展了比较阅读,效果非常好。
(一)在读中比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彩这两篇文章写作情感丰富,文章都比较流畅,通俗易懂,首先要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精读自己喜欢的片段。读《我们爱你啊,中国》,感受到诗歌的句式特点,在读中仿佛看到了灿烂的太阳,看到了繁星闪烁的夜空,看到了银装素裹的北国和春色盎然的南疆;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抓住“悲愤欲绝”“彻夜”“弥留之际”等词的品读体会肖邦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心系祖国,在读中感受到肖邦整整18个年头中那浓得化不开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在想中比较,体会浓浓的爱国情
【摘 要】在所有的历史演义中,《三国演义》是被改编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而每一次影视改编的代价就是又一次缩小了观众对三国的想象空间,因为语言文字有它独特的魅力――直达想象的灵府。本文以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作为切入点,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说明文学形象在历史追忆中更加丰满和完整。
【关键词】文学形象;《三国演义》;曹操;性格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65-01
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包括三个层面: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事实上,人们讨论最多的是文学形象。而历史形象,则由于文献的限制,已无法复原。换言之,三国中的故事和人物之所以有坚实牢靠的群众基础,与正史关系不大,和稗史小说有关,《品三国》、《赤壁》们这么叫座,着实得力于《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演义》)在人民群众中的长期铺垫,就曹操而言,他的文学形象在数百年之后,最终定格于《三国演义》。而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综合了《三国志》等史书观点,得出如下结论:但在我们看来,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语)。而且,是一个有几分可爱也有几分奸诈的英雄。这个结论的前面一句是鲁迅先生的话,也就是易中天先生引用的观点,后面一句是说曹操这个人物的两个基本特征:可爱与奸诈。自古以来,评论曹操奸诈的文章多如牛毛,这里谈到可爱,倒是个“新耳目”的创举,那么我们的问题是:第一,曹操到底可不可爱?第二,可爱是否是他的主要性格,可爱是否可以与奸诈相提并论?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最立体的人物,刘备、诸葛亮之性格已被鲁迅先生一语道尽:“欲显刘备之长厚则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按易先生的分析,曹操“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剧性的人物。”这些词与可爱有些关系的只有“洒脱、风趣、机敏”,然而它们又各有所指,其内涵与外延都相去甚远。
按照语义学的观点,我们理解语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根据语言规范也就是约定俗成来理解语言。在《现代汉语字典》中,“可爱”是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形容词,它多用于儿童、少女、阳光型大男孩、宠物动物、图片等。由于抗美援朝期间魏巍的一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风行全国,故“可爱”也同样被当作“可敬;可受爱戴”来使用。另外,这个词很少用来形容成年人或老年人。第二种是根据生活经验。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赴台的两只熊猫团团、圆圆很可爱,但如果用在一只凶猛无比的山中野熊身上的话,恐怕人家不但不领情,还会过来咬上一口。也就是说,除了可敬、可受爱戴这个含义之外,客体可不可爱在于它与主体是否存在一种“无利害而生愉快”的审美关系。
曹操是一个历史性名词,所以应该要看看可爱如何被使用。曹操,小名阿蛮,又名吉利(这名字真是可爱极了),小时候挺调皮捣蛋的,这些都不能作为阐明其可爱的理由,实际上,这时用上可爱是很合理的,不过后面搭配个奸雄,又让人觉得有些矛盾,因为奸雄是成年后的事情,可以这么认为,可爱的奸雄与童年无关。
还有一些观点,如第一,曹操实在、洒脱。“曹操最可爱之处,在于他爱讲真话。”《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就说了许多大气的真话,但曹操讲真话是否与可爱有关呢?关于曹操的文章和诗歌,鲁迅先生在《而已集》中的一篇重要的文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有个定论,他说曹操的文章和诗歌有两个特点:清峻和通脱,又说“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说汉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脱。”可见当时不独曹操如此,社会风气都是这样的,况且舞文弄墨对于曹操来说,并不像他的儿子说得那样“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在曹操眼里,文艺之类只不过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是给别人看的。至于第二点说曹操幽默。这些也不能说明他可爱。人活着总得有些智慧,富余了就上升为幽默,《世说新语》里面就有例子,曹操把杨修幽默地杀了,你说这样的人是可爱呢?还是有些可怖!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包括基础的语言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鼎力挖掘语文教材背后的思想教育功能,以期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小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想教育 功能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57-02
小学生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全的价值观,所以这个时候的教育尤为重要。语文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它的内容不仅包含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的思想内容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便于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所以挖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功能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解读教材知识,以便于最大程度的发挥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
一、联合家庭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亲情教育
仔细的研读语文教材可以发现,有关亲情主题的文章占据了很大比例,足见亲情教育在语文思想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小学生尚未离开父母的怀抱,对亲情的认知还不完全,需要教师给与正确的引导。教师可以联系家庭实践,和家庭教学相结合开展语文教学中的亲情教育。
《秋天的怀念》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板块《挚爱亲情》中的一篇,她是一篇经典的关于亲情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的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师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反复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这些答案可能会有所差别,教师可以再进一步推出另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个这样的人?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对母亲的细节动作语言描写语句的解读,深入探查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在对文章的解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解读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教育的内容。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联系家庭实践活动,让学生讲述自己和母亲互动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文章中的母爱代入到自己的家庭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的爱。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作业,回家帮母亲做家务等,更深层次的实践亲情教育的内容。发掘语文教材中的亲情教育内容,除了让学生理解教材文章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更重要是教会学生正确的看待亲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二、联系生活实际,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爱国教育
摘 要:文路是文章的脉络,也是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在备课时要细细品读课文,抓住文眼;欣赏语言就是精读文本语言;阅读教学归根到底就是学以致用,为的是学语言而用语言。
关键词:文路;文眼;欣赏语言
阅读教学始终要重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强语言的训练与累积,做到扎实、高效,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整合文章,掌握文路
文路是文章的脉络,也是作者的写作思路。找文路是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在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中,使阅读教学大大提高效能。
我教《一面五星红旗》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后什么?
生: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先写“我”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失事,处境非常艰难。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被许多教师误认为仅仅是文字的教授、古诗词的背诵以及阅读的积累,其实不然。小学语文教学最核心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看待客观世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情感教学无不渗透于小学语文课本中。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情感需求的情况下,根据课文中流露出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情感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心理学调查表明,人的活动时刻伴随着情感,而情感也往往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对文字的学习,更是对学生的情感的渗透,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从多个层次满足了学生不同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引学生以饱满的感情面对来自客观世界的挑战。教师要重视“心灵的接触”,将语文学习的美感带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温馨的情感导入
课程导入是整篇文章讲解的开端,虽然短小,却起到了领起的作用,良好的导入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针对小学生的心理以及年龄特点,教师要在导入中融入温馨的情感氛围,如,讲故事式导入、创设情境式导入等等,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语文情感教学也应是“情感教学之计在于导入”。
例如,在讲解《沉香救母》一课的导入时,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沉香以一个新朋友的身份介绍给学生。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沉香,是一个勇敢的男孩子,然而天公不作美,他从生下来就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也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同学们想一想,假如有一天你们再也无法看见自己的妈妈,再也不能吃到妈妈做的好吃的饭菜,那么你们会怎样呢,会自暴自弃吗?假如你们的妈妈被关在黑暗的山洞里,你们会怎么做呢?沉香在知道自己的妈妈被二郎神压在华山之下后,历尽千辛万苦,寻找母亲,要将母亲救出来。沉香遇到了何仙姑,何仙姑传授给他仙法,后来他又偷来了萱花神斧,想要劈山救母。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沉香有没有救出自己的母亲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看看沉香是如何救母的。”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充分将情感教学融入其中,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生能够及时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另外,故事的讲解要围绕课文中心,不能偏离主旨,在蕴含动人情感的讲解中,触发学生内心柔软的情感,教会学生面对挫折的不屈和向上的处事心态。
二、激昂的情感讲解
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融入自己的情感,带领学生感受课文中描写的场景,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状态等等。教师在进行讲解时,要能够把握文章的情感,增强语言文字的吸引力,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从文章中得到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讲授《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中出示爱国歌曲——《我爱你中国》:“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的母亲我的祖国”。教师带领学生激昂的演唱歌曲,感受歌词中浓浓的爱国情怀,借着演唱歌曲的澎湃心情,继续学习课文,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去。
【摘要】中心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它在文章中起着概括主要内容或点明主题的作用。读一篇文章,如果抓住了中心句,就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更准确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主题大致可以从文章的开头、文章的结尾、文中的重复句、文中的人物语言以及抒情或议论语句入手。
【关键词】中心句;主题;把握
中心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它在文章中起着概括主要内容或点明主题的作用。读一篇文章,如果抓住了中心句,就能够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更准确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怎样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呢?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从文章的开头入手 在先总结后分叙的文章里,开头往往就是中心句。如《詹天佑》一句的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中心句是全篇文章的总纲,文章自始至终是围绕这个中心去写的。因而这篇文章的主题就可以概括为:记叙了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 从文章的结尾入手 一些先具体写后概括写的文章,有所在结尾时抒发心得体会或交代事情结果,其结束语便是中心句。如《养花》一文的结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样的中心句,收束了全文,也点明了主题。
3. 从重复语句入手 有的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思想。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个句子在文章中先后出现了三次,这蕴含着教师、学生以及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这个中心句的反复出现,深化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一主题。
4. 从抒情或议论语句入手 有些文章,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免不了抒发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抒情或议论的句子,往往也是文章的中心句。如《种子的力量》:“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的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这样的议论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用种子的力说明生命力的不可抗拒,从而启发和鼓舞人民要看到和相信自己的力量,敢于斗争,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这也正是本文的主题。
5. 从人物的语言入手 在某些文章里,某个人物的某一句话,就可能是中心句。如《落花生》一文里,由父亲的点拨而引发的“我”的那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显然,这句话就是中心句,它集中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爱国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一至五年级的小语教材,编排了内容丰富的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应该说,通过语文教学,满怀激情地对儿童进行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小学语文老师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使命。语文课毕竟不是品德教育课,对于小学生来说,爱国的大道理有些虚幻、有些空洞,如何借助教材既能上出语文的味道,又能以此为载体巧妙渗透爱国教育,是我近几年来一直探索的课题。
今天有幸听了赵西恒和刘芳老师的《一面五星红旗》,同一节的内容,两位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不同的课堂结构、风格,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各有不同,但却同样的让那一面“五星红旗”深入到学生的心中,激发了孩子们同样的爱国情怀。
一、融爱国情怀于感悟内容中
我们知道,文章是思想的载体,作者总是习惯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文章当中,也是作者与读者交流感情的渠道之一。课题既是对文章中心的概括也是整篇文章的眼睛。两位老师都能从课题开始挖掘爱国情怀,从认识不同的国旗导入,让学生们自由交谈对红旗的了解。两位老师均采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预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概括能力的训练。两位老师虽然对课堂的教学设计不同,但是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却各有精妙之举,不管是赵老师采用四字词语的感悟,还是刘老师从句到词的解读,不管是赵老师的问题“为什么我宁愿饿死,也不交换国旗”的问题的设计,还是刘老师还原当时的情景,课文内容的凭借已经起到它应有的功能,都是从浅入深,扎实、高效。孩子们被文中的“我”打动着、感动着,爱国的情怀就这样融入学生的心中。
二、品爱国思想于深情朗读中
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入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品味祖国语言的音乐美。
教学中,两位老师都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赵老师在处理“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部分内容时,结合动词“解、展”感悟文中的“我”对国旗的爱护、珍惜,再通过对这些语句以及重点词语的朗读,让学生和作者一起再次感知国旗、了解国旗。刘芳老师在处理“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的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时,抓住描写“我”神情的词语“愣、凝视”理解国旗在我心中的分量,通过对这两个词语模拟情景的朗读,体会言语带给读者的震撼。让学生读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留在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爱国情”;也得到“意”,“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
三、践爱国行为于精巧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