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国诗歌朗诵稿

爱国诗歌朗诵稿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庆国庆爱国诗歌朗诵稿范文

庆国庆爱国诗歌朗诵稿范文

男:风,起了。

女:草,俏了。

男:花,笑了。

女:雨,飘了。

合:春天,春天,她悄悄地来到!

男:带着她的亲和与嬉闹。

女:带着她的妩媚与高傲。

全文阅读

爱国诗篇诵读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1、通过诗歌朗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让他们通过诗歌的朗诵来赞扬祖国伟大、壮丽、富强的面貌,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继承发扬诗歌文化,加深学生对祖国的情感,培养队员从小树立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奋斗的民族精神,学做国家的新主人。2、结合我校“崇德尚义,广泛阅读”的办学特色,借这次读爱国主义诗歌,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3、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二、活动主题“童声里的中国——祖国献您一首诗”三、活动愿景描绘:师生共诵读,诗香满校园; 晨读书声朗朗 ,课上诗香悠悠;感受文字之美,享受读书之乐;与诗为友,感悟人生真谛,点燃爱国热情。四、参与对象全校师生五、活动流程第一阶段20__年 1月4日——4月20日 各班自主诵读各种爱国诗篇。1、 诵读内容:各班语文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欣赏水平选择合适的诗文。2、 活动时间:(1)每日早读、中午在校读2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利用校本课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诵读、赏析及背诵。(2)回家后,每天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3、 活动形式:个人朗诵、小组朗诵、全班朗诵、4、 朗诵形式:(1)唱诗 请学校音乐老师为诗歌谱本文来源:文秘站 曲,真正把诗变成歌,更易背诵。(2)对诗 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检测诗歌的背诵情况。(3)诵诗 齐声背诵,声势浩大,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宏大和壮美,油然产生对祖国的热爱。(4)演诗 我们将诗歌中一些优秀的篇目加以创新,配上音乐、画面、情境、舞蹈,以表演、演唱、朗诵的形式把诗歌的内容全方位的展示出来,让学生领略诗歌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达到熏陶学生的目的。(5)赛诗 举行班内的诗歌诵读比赛。第二阶段 4月30日 全校以班级为单位汇报演出选拔学校朗文秘杂烩网诵队队员活动准备(诗歌、各班配乐、服装、奖状与奖品、场地布置、音响)活动组织:总负责人 各班负责人 语文教师及班主任 (一)比赛要求:1、要求1~6年级所有班级必须参加。2、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全班同学都必须参加,欢迎教师参与其中。3、朗诵材料可选用优秀经典诗歌,也可以自己创作,诗歌内容要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展开。4、参赛表演时间为4-6分钟,配乐自备(磁带或mp3音乐,赛前与大队部联系,以作提前安排)。5、要求服装尽量做到统一,学生能够脱稿朗诵。(二)比赛地点:内操场(三)评分标准:1、内容要求积极向上、有爱国主义情怀。 2分2、精神面貌好,服装统一、整洁。 2分3、朗诵整齐、声音洪亮、有感情。 4分4、表情、动作 2分(四)评委: 第三阶段 5月8日——5月20日 学校朗诵队训练负责人:第四阶段 力争在5月20日前落实好参加高一级比赛的内容,人选。六、保障措施。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身体力行者,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督促和评价学校此项活动全程。2、后勤按计划保证活动经费到位,设备器材到位,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3、校园文化的营造。(1)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爱国诗歌的内容;(2)每天午间时间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爱国歌曲或音乐。(3)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爱国诗歌的教育特色

全文阅读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

德育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语文教学内容丰富,五彩缤纷,极具审美性和人文性,我们要针对不同内容的课文找到德育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笔者据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点滴经验,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

一、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一些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诗歌,如《三峡》,《济南的冬天》,《使至塞上》要引导学生感悟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对于教材中写人的文章,要引导学生体会到课文中人物的美好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或者其他的爱国情等,使学生在体会到作品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从而受到感染,进而引导学生去感悟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情.关爱父母,关爱同学,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语文课本还很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过零丁洋》等,要旨、引导学生感悟并学习古仁人的理想,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

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德育的渗透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渗透美育、德育。下面我就以八年级下册《古诗苑漫步》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渗透美育、德育的。

1.分门别类集古诗--展示诗集《古香文墨》。

这个环节,是在课前完成的。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收集各类古诗,分别按“游子思乡”、“友谊长青”、“自然景物”、“忠君爱国”、“孝顺父母”、“豪情壮志”等几个主题编辑在一起,用打印文稿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又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也让学生了解了古人朴素的忠君爱国思想以及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宽容友爱的为人处事原则,很好的渗透了德育。

2.声情并茂诵古诗---积累背诵,读中悟情比赛诵读。

全文阅读

2017元旦晚会诗歌朗诵稿大全

2017元旦晚会诗歌朗诵稿一:

让远去的风帆鼓满风浪,

让探索的船桨展翅飞翔,

新的一年

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

早醒的小鸟,

跳跃在春的枝头,

希望之歌,

全文阅读

六一儿童节演讲稿、讲话稿、发言稿、晚会、活动方案

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六一儿童节讲话稿(文秘站:)

六一儿童节--六一讲话稿(校长通用版)

六一儿童节演讲稿

庆六一少儿文艺汇演主持词

六一庆祝大会讲话稿

六一演讲稿

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体展演主持词

全文阅读

滚烫诗句感动――震后诗歌界 无数中国心

地震发生之后,诗人们作出了最迅捷的反应,一首首发自肺腑的诗句在第一时间表达出感天动地的真情。“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第三天,一首名为《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为地震死去的孩子们而作》的诗,通过手机、网络迅速流传开来。这首不知名作者写的诗,出现在无数人的手机和电脑屏幕上,催人泪下。

在地震发生后的两三天里,诗歌界作出了最迅捷的反应。一篇篇诗歌末尾标注创作时间的“2008年5月15日凌晨2点”、“2008年5月15日通宵未眠”句子,记录下诗人们夜以继日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仅5月14日、15日两天,就有上海诗人赵丽宏彻夜未眠写下《我们血脉相连》,北京诗人邹静之写下长诗《我们的心――献给汶川的血肉同胞》,湖北诗人田禾含泪写下长诗《血泪浸染的汶川》,北京诗人张同吾写下《感天动地的心灵交响》……如果要列一个完整的名单,那将会是一长串望不到尽头的名字。“每看一次电视,都要流一次眼泪。”很多诗人说,“诗歌能在第一时间抵达人的内心,它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要让人们看见诗歌的声音,感受到诗歌的温暖。”他们迅速写下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诗词,哀婉的,沉痛的,关注的,催人泪下的。这些充满爱与痛的诗句,以飞快的速度在读者之间口耳相传,带给人们眼泪,带给人们感动,也带给人们力量。

赈灾诗歌迅速被刊登在各类报刊的要闻版,而不是副刊。四川诗人梁平15日夜晚于成都余震中完成的长诗《我们,为汶川罹难的生命默哀》,第二天就刊出。在诗中他呼吁,为了表示对生命的致敬,请降半旗致哀。在诗歌完成后的第四天,国务院将5月19日至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甘肃日报》于16日即组织起两个诗歌专版……各个诗歌刊物迅速调整栏目设置,推出抗震救灾主题的诗歌,《诗刊》将推出两个号外,《星星》将设抗震救灾特辑,各类民刊组织诗人创作抗震救灾专辑……

《诗刊》社主编叶延滨表示,众多诗人纷纷向诗刊社投稿,因刊物运转周期较长,他们将这些作品推荐给报刊媒体发表,让这些诗歌能更快更多地面向读者。

诗歌界还在做更多的事。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诗集《感天动地的心灵交响》以超常速度出版。这部由中国诗歌学会组织编写的诗集,从组稿到印刷出版,只用了四天。诗集收入李小雨、郭晓晔、岳宣义、谢克强等诗人创作的80首诗歌作品,全方位展示了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感人故事。

据悉,中国诗歌学会已组织由祁人、洪烛、周占林、马丁林、龙威等五位诗人组成的诗歌志愿团,前往四川灾区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并将所见所闻创作成报告诗。“四川大地震,举国同悲。此时诗歌何为?”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一份面向全国诗人的倡议书即出现在“诗生活”网站上。《诗歌与人》刊物与“诗生活”号召广东各大城市的诗人,在各地共同举办诗歌朗诵活动。倡议书发出后,各地的诗稿源源不断发到活动主办者黄礼孩手上,直到半夜还有朋友打电话给他,要求朗诵自己的诗歌

各地的诗歌朗诵募捐活动都展开了。5月18日,在京诗人举行声援抗震朗诵会,发起者朗诵了已于18日凌晨3点随北京志愿者团前往灾区的女诗人潇潇的作品《汶川,祖国的心与你一起跳动》。

据悉,《星星》诗刊的编辑正在加班加点,他们将组织诗人为100幅记录抗震救灾的新闻图片配诗,用诗歌将这些瞬间变成永恒。

全文阅读

对外国文学口才实训研究

一、灵活安排学生进行一般的口头表述能力训练

在“外国文学”课程的具体实训中,表述方面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对作家的生平、创作成就、创作特点以及重要代表作的情节、人物、思想、艺术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和评述。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大多来自方言地区,要他们克服方言的障碍,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述本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确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灵活运用。在讲授到相关内容的时候,笔者都会在课前布置思考题(即要求学生表述的题目及范围),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该章节的预习工作,包括阅读作品、研读教材、查阅资料。目的就是要学生重视作品的阅读,使其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作品,并通过资料的查阅拓展知识,为进一步的分析和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授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时,教师会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口才训练的题目。例如:简述一则古希腊神话、简述“潘多拉的盒子”、简述“不和的金苹果”、简述伊阿宋盗取金羊毛的故事、简述《伊里亚特》或《奥德修纪》的情节并归纳其主题、简述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情节内容、简述美狄亚的复仇经历等。

二、精选不同体裁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朗诵艺术训练

朗诵的内容一般限于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寓言以及话剧和影视剧中的大段台词等。朗诵一篇作品,若要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需要朗诵者具备标准的普通话、流畅的表达能力、扎实的基本功(吐字、发声、用气等)、对作品独到而恰当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等。这些方面的技能需要一个长期训练、不断打造、逐渐提高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或者短期训练就能见效的。

(一)精选优美的诗歌作品,通过观摩和模仿训练,体会诗情画意

诗歌是朗诵中最常见的文学样式。它以浓缩的篇幅、简洁流畅的诗句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根据朗诵的要求,朗诵者不仅要了解诗的作者、创作背景,掌握诗的内容,把握诗的思想感情,还要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以此渲染气氛,感染听众。外国文学中有不少的经典诗歌,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诗人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诗歌作品,比较典型的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华兹华斯的《夜莺颂》、《黄昏颂》,拜伦的《雅典的少女》,雪莱的《西风颂》、《致云雀》,歌德的《五月的鲜花》,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吉檀迦利》等。

(二)精选典型的小说片段,借助朗诵训练把握多彩的人物性格

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性格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而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外国文学名着中有很多是小说,虽有短篇的,但更多的是长篇的。如何根据小说的特点进行朗诵训练呢?笔者一般都会专门挑选一些能体现人物性格的作品片段用于学生阅读,特别是与教材配套的作品选段,要求他们仔细研读,并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在课堂上抽出一些学生来进行朗诵,朗诵中除了对吐字、语势、停顿等要求合乎规范外,特别强调朗诵时的语言和感情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就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需要通过阅读作品来进行分析。克洛德作为一个宗教的神职人员,从小接受教会教育,形成了一副刻板、冷酷的面孔,他极力克制、压抑自己的人望,虔诚地侍奉上帝,可是在他的身上又潜藏着人的七情六欲。吉普赛少女爱丝梅拉达的美丽、善良唤醒了他沉睡多年的,为此他不惜跟踪、劫持、陷害爱丝梅拉达。他诬陷爱丝梅拉达行刺宫廷卫队长菲比斯,同时纠集警察、军队把爱丝梅拉达抓进监狱,并判她死刑。在爱丝梅拉达被投放监狱后,克洛德曾探访监狱,并对爱丝梅拉达进行威逼利诱,可是吉普赛少女拒不就范。在小说的第十一卷有一个片段描写爱丝梅拉达第一次临上绞架前被圣母院敲钟人伽西莫多救出,带到圣母院庇护起来,但是克洛德最终还是趁机把爱丝梅拉达骗出了圣母院,把她带到绞刑架下,指着绞刑架对她威胁。

全文阅读

外国文学口才实训研究

一、灵活安排学生进行一般的口头表述能力训练

在“外国文学”课程的具体实训中,表述方面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对作家的生平、创作成就、创作特点以及重要代表作的情节、人物、思想、艺术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和评述。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大多来自方言地区,要他们克服方言的障碍,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述本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确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灵活运用。在讲授到相关内容的时候,笔者都会在课前布置思考题(即要求学生表述的题目及范围),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该章节的预习工作,包括阅读作品、研读教材、查阅资料。目的就是要学生重视作品的阅读,使其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作品,并通过资料的查阅拓展知识,为进一步的分析和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授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时,教师会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口才训练的题目。例如:简述一则古希腊神话、简述“潘多拉的盒子”、简述“不和的金苹果”、简述伊阿宋盗取金羊毛的故事、简述《伊里亚特》或《奥德修纪》的情节并归纳其主题、简述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情节内容、简述美狄亚的复仇经历等。

二、精选不同体裁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朗诵艺术训练

朗诵的内容一般限于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寓言以及话剧和影视剧中的大段台词等。朗诵一篇作品,若要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需要朗诵者具备标准的普通话、流畅的表达能力、扎实的基本功(吐字、发声、用气等)、对作品独到而恰当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等。这些方面的技能需要一个长期训练、不断打造、逐渐提高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或者短期训练就能见效的。

(一)精选优美的诗歌作品,通过观摩和模仿训练,体会诗情画意

诗歌是朗诵中最常见的文学样式。它以浓缩的篇幅、简洁流畅的诗句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根据朗诵的要求,朗诵者不仅要了解诗的作者、创作背景,掌握诗的内容,把握诗的思想感情,还要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以此渲染气氛,感染听众。外国文学中有不少的经典诗歌,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诗人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诗歌作品,比较典型的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华兹华斯的《夜莺颂》、《黄昏颂》,拜伦的《雅典的少女》,雪莱的《西风颂》、《致云雀》,歌德的《五月的鲜花》,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吉檀迦利》等。

(二)精选典型的小说片段,借助朗诵训练把握多彩的人物性格

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性格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而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外国文学名著中有很多是小说,虽有短篇的,但更多的是长篇的。如何根据小说的特点进行朗诵训练呢?笔者一般都会专门挑选一些能体现人物性格的作品片段用于学生阅读,特别是与教材配套的作品选段,要求他们仔细研读,并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在课堂上抽出一些学生来进行朗诵,朗诵中除了对吐字、语势、停顿等要求合乎规范外,特别强调朗诵时的语言和感情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就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需要通过阅读作品来进行分析。克洛德作为一个宗教的神职人员,从小接受教会教育,形成了一副刻板、冷酷的面孔,他极力克制、压抑自己的人望,虔诚地侍奉上帝,可是在他的身上又潜藏着人的七情六欲。吉普赛少女爱丝梅拉达的美丽、善良唤醒了他沉睡多年的,为此他不惜跟踪、劫持、陷害爱丝梅拉达。他诬陷爱丝梅拉达行刺宫廷卫队长菲比斯,同时纠集警察、军队把爱丝梅拉达抓进监狱,并判她死刑。在爱丝梅拉达被投放监狱后,克洛德曾探访监狱,并对爱丝梅拉达进行威逼利诱,可是吉普赛少女拒不就范。在小说的第十一卷有一个片段描写爱丝梅拉达第一次临上绞架前被圣母院敲钟人伽西莫多救出,带到圣母院庇护起来,但是克洛德最终还是趁机把爱丝梅拉达骗出了圣母院,把她带到绞刑架下,指着绞刑架对她威胁。

全文阅读

“迎国庆,庆中秋”中秋诗会活动策划书

活动前言:

金秋送爽,万里河山披锦绣;丹桂飘香,一轮明月寄深情。在我国的两大传统节日即将来临之际,以迎中秋、庆国庆为契机,以发扬中国诗歌文化为初衷举办一次中秋诗会。“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每年中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总会让广大旅人思绪万分,明月千里寄相思。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亦可望月怀远,聊寄相思。

中秋诗会,欢迎您的参与,欢迎您的关注。中秋诗会,我们等你来……

【活动意义】

(1)大三同学将面临考研与就业的压力,本次活动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在大学。像诗歌讲座这样弘扬中国文化的活动也不多,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也很宝贵。他们可以通过诗会诗人对诗歌的讲解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像这样的机会在他们参加工作时就不多了。

(2)大二年级的同学需要通过这次平台充分展示自我,继承和发扬我国的诗歌文化。

(3)大一新生刚入校,新鲜感很强,新生在军训将要结束期间就举办这次诗会活动既能展示自我并向他们展示高年级学长的风采,又能通过活动消除陌生感。营造健康、开放、多姿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让他们体会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化的魅力。

一、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活跃校园气氛,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诗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大学校园的诗歌文化氛围。

全文阅读

论朗诵艺术的“悲剧情结”

摘要:朗诵艺术爱好者众多,但似乎幽怨哀愁的作品更受青睐。尤其是中国大学生朗诵大赛中,选手多选择悲剧内容的作品,这里有表达技巧的考虑和对情感宣泄的渴望、也有阅历年龄的影响和认识的误区。选手应开阔视野,选择适合自己并喜欢的作品才能真正激发艺术创作动力。

关键词:朗诵;悲剧;误区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

朗诵是一门群众基础广泛的有声语言艺术,爱好者众多。朗诵运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彰显汉语独特的语音美,使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和神韵展现出来,兼具艺术欣赏和教育启迪价值。当今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大学较多,也使更多学子进入朗诵艺术的大门。尤其近十几年来以弘扬朗诵艺术,传承中华语言文化为宗旨的“齐越朗诵艺术节暨中国大学生朗诵大赛”,成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和各界朗诵爱好者注目的盛会,从1996年至今,成功举办了13届,先后有60余所院校先后参加了比赛。最初的“齐越朗诵艺术节”参赛选手仅有传媒大学的学生,从2004年第七届开始,发展成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朗诵艺术大赛,至今共举办七届,较能体现全国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虽是佳作云集,但笔者认为作品内容不够丰富,朗诵会整体基调以深情感人型为主,悲剧类型较多。我们拥有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朗诵素材丰富,从题材上讲,有诗歌、散文、寓言、小说、戏剧等。从内容来看或讴歌英雄;或歌颂生活、爱情,或赞颂平凡生活中的伟大;或以悲剧事件、人物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朗诵内容本应丰富多彩,但回顾进入决赛的作品,虽有被大家熟知的经典作品和学生的自创作品,但悲剧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即使有些作品不是死亡的悲剧也是感人肺腑或令人惋惜的。首届中国大学生朗诵大赛暨第七届齐越朗诵节中10个决赛作品中有6个是悲剧内容。接下来的第八届18个决赛作品中有4个悲剧内容,第九届中有6个悲剧作品,第十届22个作品中有9个悲剧内容。第十一届22个作品中有6个人悲剧作品,第十二届有5个、第十三届24个作品有7个悲剧作品。这些作品中有遇难矿工给父母的信;有对战争、对南京大屠杀的血泪控诉;以及灾难、地震发生时的生离死别。通常是台下鸦雀无声,屏住呼吸,湿润了眼眶,是故事感动了观众,还是朗诵者娴熟的表达技巧,或二者都有,其实也无法截然分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感动观众也许正是选手的期待,但这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选择好的作品是成功的开始,但是什么是好的,对选手来说,适合自己的音域特征,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对观众来说,有正面意义,又具启迪价值。很多作品都符合要求,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悲剧类型呢。课下曾问学生可能会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参赛。很多学生认为“悲剧作品更能打动人,悲剧作品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好像更好拿分”。虽不是全无道理,但这其中有自身的局限和认识的误区。

相比其它说唱艺术,朗诵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在业余朗诵爱好者网络上传的朗诵作品当中,也有很多选择悲剧题材,或是略带忧伤。经典作品《致橡树》是一个爱情宣言,歌颂伟大高尚的爱情,很多朗诵者都以幽怨,略带哀愁的腔调朗诵,似乎这样表达才更有状态,更深情,或是借朗诵宣泄心中的不快。这不是偶然,也不在少数。“自古悲愤出诗人”,难道轻松快乐会显浅薄,朗诵就一定要悲壮,波澜壮阔,气势如虹才有价值吗?悲剧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没有哪一种原因就能够对之作出全面的说明。① 探析朗诵的“悲剧情节”,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朗诵艺术的表达技巧和用声状态来讲,一些学生喜欢选择悲剧稿件,有艺术表达技巧的考虑。一般此类稿件基调较低沉,有利于学生气息下沉,易产生较扎实的气息,同时音高相对较低,可产生相对丰富的胸腔共鸣,使声音更具磁性、更厚实。这也是一些学生追求的音色。而轻松欢快的稿件和基调相对高亢的稿件,对于技巧尚不够纯熟的学生来说,既需要高亢,又要求喉部放松自如放松的表达,对气息控制的要求达不到,用声高可能会飘,也许会下意识紧喉,会用声紧。或者气息力量不够,自如的控制是很需要功力的,还需要有层次的变化就更难达到了。在悲剧作品的朗诵高潮,朗诵者往往声泪俱下,眼泪和带着哭腔的表达似乎是最佳的辅助手段,令人动容。通过作品本身的大幅度的情感变化,带动我们的语言变化和创作激情,虽然符合以情带声的要求,但是激情澎湃并不难做到,细腻感人才更显水平。相比之下,情节起伏变化不大的作品,需要层次分明,变化细致丰富,更难把握,若能表现得当,更需功力。这也许是选手考虑的一个因素。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习惯于繁华纷扰中匆匆来去,在幸福中习以为常,平淡的生活似乎缺少感动,在悲剧作品的震撼中思考现实生活,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对比现实生活,用震撼摆脱麻木;借艺术宣泄内心深处的期盼。无论是朗诵艺术还是影视作品,悲剧作品的欣赏心理会有相同之处,悲剧作品带给大家的不仅是震撼还有较长久的记忆,似乎远比回味一个久远的快乐更容易。比如电影《唐山大地震》,很多人知道是一场哭戏,但创下了收视高峰,对一个已经没有情节悬念的影片,大家花钱畅快淋漓地哭一把,似乎合情合理,放下一切俗世纷扰,金钱、职务都是浮云,油然而生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普通完整生活的珍惜。此刻心灵得到净化,这就是悲剧作品的力量。幸福时刻我们会尽情享受,缺少反思,似乎在苦难中才会对生活深入思考,所以幸福时光总会那样不留痕迹,而苦难则刻骨铭心,也会引领选手沉静思考,在创作中信手拈来。而朗诵者不仅是一部作品的看客,首先要经历作品情感的洗礼,在作品的体会发掘中,通过声音形象的塑造,也成为共同的艺术创作者,远比仅为看客的体会更深,获得的感动更多。选手喜欢有着强烈的对比反差的作品,也体现了我们对危难时刻体现的真善美的憧憬和对波澜壮阔情感的期待。

既然是大学生朗诵大赛就会有大学生的特点和局限。朗诵艺术同其它说唱艺术一样,具有一定的创作规律,不能停留在作品表层,只用技巧把文字有声化远远不够,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要入木三分、理解透彻和获得近乎真切地体验,才能尊崇内心的感召与引领,以情带声,成竹在胸,一气呵成。因此以生活积淀和文学素养为基础的理解稿件就显得尤为重要。进入朗诵决赛的多是大三、大二的学生虽然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但19、20岁的年龄还是稍显稚嫩,阅历尚浅也会造成的审美的局限,再加上竞赛的追求使学生倾向于选择易于把握的作品,而悲剧作品情绪鲜明,易于表现,所以获得优先考虑。综合分析多个悲剧色彩的朗诵作品,作品虽有差异,在朗诵中也有细致刻画,但选手整体状态相近,由于作品基调较单一显得选手缺少个性也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