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爱是围绕着我们一生的,有友情的爱、感情的爱、亲情的爱等等。总之,爱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是生活中的调解剂。寒假里,我和女儿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是一位四年级的意大利小孩子写的日记,内容生动、有趣,各个故事讲述了爱在各种层面的体现,富有教育意义。
在《爱的教育》里面,充分写出了个“爱”字。把所有的故事用“爱”巧妙的连在了一起,它讲述了同学间的爱,浓浓的师生之情,温馨的母子之爱,还有对祖国的关爱。这一个个小小的故事让我感到印象深刻。
《为父分忧》里讲述四年级的“许利亚”品学兼优,他爸爸是铁路工人,挣的钱很少,要帮客户写五百条文件才能得三元。他从小就知道爸爸的辛苦,挣钱是不容易的,要慢慢积累才能有更多的钱。晚上,他偷偷帮父亲工作,我们都被他这孝顺父母的行为打动了……
《勇于认错》里讲述了做错事后不敢认错的“古路非”,在“甘伦”的支持、鼓励下认识到自己的错处。“古路非”在“甘伦”的陪伴下,一起去找警察承认错误,警察被他敢于承认错误的行为感动了,所以没有责备他。我们从小就明白知错能改,这个故事恰恰验证了这一道理。
《敬爱的老师》里讲述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师。他在巡视学生默写的时,发现一位同学皮肤上长满了小红疙瘩,老师看到后非常心疼,十分关心这一位同学。但一位同学在老师后面做了一个怪模怪样的动作,老师一转身他马上坐下来,却被老师发现了。他原以为老师会处罚他,可是老师只是按了按他头,笑了笑。下课后,那个同学来到老师身边对老师说:“请老师原谅。”老师笑了笑,原谅了他。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细心陪育着“花园里的小花朵”。这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着他的学生,所以我们必须尊师重道。
《爱的教育》里让我明白了人生是需要“爱”,“爱”在世界上是无处不在,只有真爱才能让世界更美好,我们也应该学习《爱的教育》中的主人翁的真爱之情。
《爱的教育》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立柯的眼光,以日记体的形式,从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记起,一直写到第二年的七月份全学年结束为止,全书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人公安立柯的学年日记;他的父母亲及他的姐姐在他的日记本上所写下的劝诫性、启发性的文字;老师每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感人的小故事。
《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故事,全书以孩子的口吻告诉我们: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
有些同学追求时尚,家长说了几句,便恶语中伤;有些同学因为父母批评了几句,就赌气不理睬他们。他们无法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有些同学说:他们和父母没有共同的语言,父母对他的爱也在减少。其实,爱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训斥、唠叨都是父母们特有的“语言”。不要找任何借口,也不要以任何年龄的代沟、交往的隔阂为理由,因为这些代沟、隔阂或许不是因为父母,而是你造成的。
每个人都应该孝敬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为你所付出的太多,太多。而你能汇报的却又太少,太少。不尊重父母的人是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的。回报并不指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句谢谢,一句表示关爱的话语,一张奖状,一张成绩单或许就是他们想要的最好的会报。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一个学期的课程就结束了,暑假来临了。在暑假里,我读了老师给我推荐的好书。这本书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
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每月例话”里面的《马里奥的微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十分感人。本文记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意大利少年马里奥乘上了一艘开往马耳他岛的巨轮。在船上,马里奥结识了一个好同伴,这个女孩子跟马里奥年龄差不多,只不过个子比马里奥高了一点儿。经过聊天,马里奥知道,原来这个女孩子叫克莉泰,跟他一样都失去了父母,是来投奔亲人的。深夜,可怕的风暴来了,甲板的东西都被卷走了,船底也经受不住风暴,破了,水汹涌的灌了进来,眼看船就要沉了。乘客们都惊慌失措,跑到甲板上号啕大哭起来。
一半的乘客都跳入了事先准备的小艇里,可只有一艘小艇,小艇上已经坐满了人。只够再容纳一个小孩子了,而克莉泰和马里奥都十分想下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眼看小艇离船越来越远,马里奥把机会让给了女孩,女孩跳入小艇,得救了。大船即将沉没,但马里奥面对死亡反而从容镇定,十分开心。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十分感动,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少年马里奥,学习马里奥舍己为人甘牺牲,面对危险十分镇定,十分坚强的品质。
2012年小学政治学习笔记
参加人: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12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摘 要】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关键词】读书笔记 感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47
《不跪着教书》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的教育随笔,里面收录的文章看似随性而发,实则蕴涵了作者的理想主义追求。从书的六辑目录“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在欢乐中沉思”中,我们便可窥见作者著书的意图。
作者所写之事,始终突显出“人”的教育。对教育者而言,需要追寻的是如何才能教出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作者通过鲜活的实例让我们听到了他的声音、他的回答。
一、成“人”
俄国19世纪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本书传达的观点与此一脉相承。或者这样说更不失公允,真正的教育家都是这样主张的。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人”,其次才是成才。那么,作为“人”而存在的生命与其他非“人”的生命存在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呢?在作者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人身上具备了美好的人性,如善良、爱心、同情等。因此,在本书的第一辑,作者特地安排了一篇隐含喻意味的文章――《永不凋谢的玫瑰》作为开篇之词。四岁的小女孩摘下的大红玫瑰花代表的是她对病重的奶奶的爱,心中有这样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人才不会失去作为人的特性。
第一辑记录的都是与爱有关的故事。心中有爱的学生才会懂得感恩,才会有怜悯心。《感恩之心》讲述的是学生对父母的体谅与爱,这些学生或是深味父母的养育之情,或是十分体恤父母的生活之苦……文章里有不少让人心生暖意的故事。《老师,我的神》写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关心与铭记。如果你有幸听到一群年近耄耋的老人依旧兴致勃勃地谈论着60多年前的某某老师如何如何,也许你也会像作者那样感慨万千吧!……毕业之后,学生回母校看望老师,突然意识到了老师教书的辛苦,虽是后知后觉,但谁能不为这迟来的关心动容呢?……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与喜爱,作为老师还有什么遗憾的呢?《祖国的歌》一文则把感恩的对象提升到了祖国,从经典的诗篇开始到学生的作文,作者历述了祖国之于人的意义。
阅读书目:
假期学生必读书目:
初一:《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
初二:《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
初三:《简·爱》《骆驼祥子》
教师荐书:
《平凡的世界》《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
思维与智慧》《意林》《经典阅读》
假期学生必读书目:
初一:《童年》《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
初二:《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
初三:《简·爱》《骆驼祥子》
教师荐书:
《平凡的世界》《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
思维与智慧》《意林》《经典阅读》
假期教师阅读书目:(以语文老师为主)
为促进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作为文化人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制定长江小学“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宗旨
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标
通过营造书香校园,使广大教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使广大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紧密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教师读书搭建好平台,组织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激发教师读书欲望,提高教师读书品味。
2、开展“五个一”为主要形式的学生读书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并形成一定的读书学习能力。
三、实施办法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1-6年级合计不少于145万字。这仅仅是个下限。而教科书的内容仅仅是必备读书量的1/6,其他更多的阅读量需要在课外去补充。要实现这一目标,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关键。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积累了如下经验。
一、教师魅力,播撒阅读兴趣的种子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一定得有丰富的知识,要爱读书。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致力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母语。形成深厚的汉语积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知识,体会真情,更要以自己丰厚的知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开启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总之每堂语文课都力求精彩,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魅力和学习语文的乐趣,在他们心中播撒语言的种子,植入“我要向老师学习”、“我要读书”的欲望。
二、自由阅读,孕育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教育十分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自由阅读”就是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受拘束,不受限制,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起步之举。
为了使学生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首先要在校内督促阅读。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允许学生自由选定自己喜欢的内容,无拘无束地阅读。或朗读或默读,或精读或略读,或快读或浏览,……只要他们高兴阅读即可,这样就发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要和家长沟通。使之了解读书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孩子,为孩子买书、借书,并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三、推荐书目,激发阅读的兴趣
陶行知将生活教育定义为:“生活的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有限的40分钟之内,如何把“课外阅读”挤进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把这一项带有根本性质的工程抓好、抓实?我以为,唯一的出路就是把精读课文真正地“精”起来,把更大的时空留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多读些好书、好文章。
一、师生共读
陶行知先生说过:“书是最好的东西,有好书,我们就受用无穷了。”有了好书,只有认真地去读它,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谈得上去用它。陶先生提倡“兴趣”教育,他认为“兴趣”是成事的关键,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因此 我认为有好书还得有阅读的兴趣。 教师有意地在教室里、在学生面前捧起一本书认真地读;阅读课上和学生津津乐道地讲书中有趣的故事、令人感动的情节;隔三岔五的告诉学生自己又买了什么新书,如何的爱不释手……这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一种无形的熏陶。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和学生坐在教室里读书半个小时,学生捧书,我也捧书。一起看哈里波特的神奇故事,一起谈马小跳的天真可爱,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感受海伦凯勒的坚强意志,去《上下五千年》中畅游华夏文明的广阔天地……我们还设计了师生共读卡,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是阅读方法的一种无形渗透。
二、阅读指导
1、以文促读带写。重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并不脱节,甚至可以说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我们应该在精读上用心研究,看看精读能否为大量阅读服务什么。课文是指导学生阅读的最好范文,每学期我们可以选择2-3篇文质兼美、有独到之处的文章,细读、深教。
2、从每周一节阅读课到每日随笔交流20分钟。实验的第一阶段,采取的是集中指导,每周一节阅读指导课。指导课的内容主要是推荐好书和交流读后感。告诉学生推荐图书时应注意些什么?如何在书上做读书笔记?怎样写读后感?修改习作要从何入手?强调每个学生每日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坚持每天做阅读摘记。学生的阅读记录本,每周4篇摘抄、2篇读后感、1篇循环日记。
实验的第二阶段,采取的是分散引导,每日随笔交流20分钟。将习作指导化为每一篇的随笔评点上。他写的好在哪里?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写?几篇同是写“雪”的文章,他们的选材有何不同?我们该如何处理文章的详略?仍然要求学生每日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天天做阅读记录。学生的随笔本,每周4篇阅读记录、1篇摘抄或读后感、2篇随笔或日记。
三、从读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