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读“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一系列气势磅礴的排叠式夸张和比喻手法极写阿房宫中奢华生活时,有这样一句话:“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在《名家精译古文观止》中程毅中先生是这样解释的:“雷霆震耳,是宫车过门;隆隆地由近而远,不知向哪里停轮。”现在的教材教参也沿用了这样的解释:古代车辆都是木轮,因而行进时声音很大,此处指宫车经过的声音就像天上的雷霆一样声音大而连续不断,让人骤然吃惊,远远地来又远远地去,不知道去了哪里。“雷霆”在此处是用来突出阿房宫中帝王出巡的场面宏大,极尽奢华,也进一步说明阿房宫的气势恢宏,道路宽阔,帝王在阿房宫中行走甚至要动用车辆。

笔者认为对这句话的理解还可以再深入一层。“宫车”一般指帝王所乘坐的车。元·萨都剌《秋词》中有:“清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清·顾炎武《桃叶歌》中也写过:“三月桃花四月叶,已报北兵屯六合。宫车塞上行,塞马江东猎。”这里乘坐“宫车”的可能不仅有帝王还有那些被帝王宠幸的妃嫔宫女们。所以“雷霆乍惊”既可以指宫车走过的实际声音,更可以理解为来往经过的宫车声音在那些“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嫔妃宫女们心尖上碾过而带来的如雷霆霹雳般的感受。

在春秋战国的动乱年代,统治者广罗女乐倡优,嗜玩声色歌舞已成风气。《阿房宫赋》中描写道:“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如果说杜牧是带有文人的想象和夸张来写阿房宫中女子之多、生活之奢侈的话,我们来看看具有“不虚美、不隐恶”美誉的司马迁又是怎么描述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其后宫之盛,可想而知。

数目如此庞大的女子居于后宫,她们存在的目的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取悦于皇帝,可能不仅于此,而是要不断地取悦皇帝,进而受宠,一步登天,获得尊荣,若有子嗣,更可保将来生活无忧。这是历朝历代深宫中女子们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事。这样的日子具体是怎样的呢?《阿房宫赋》中有描写:“开妆镜、梳晓鬟,涂脂抹粉、焚香熏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她们每天晨起的工作就是极尽梳妆打扮之能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希望娇媚的容颜能够为君王所见,进而受宠抬高地位。然而,如此之多的妃嫔宫女,能够被宠幸的女子又能有几人呢?没有被宠幸的女子固然是期望得宠,而那些被宠幸过的女子有了些许希望则是更加期盼再得圣宠。只是,在这漫长痛苦的等待中,更多的女子只能眼睁睁地听着“宫车过也”,高高在上的帝王的车驾从自己的宫门前慢慢经过,由远而近,而后又由近渐远,直至声音消失在庞大的宫殿深处。“雷霆乍惊”很形象地突出了这些盛装等待中的女子内心在漫长的等待中由期待兴奋到激动再到失望痛苦的过程,此时经过的滚滚车声就如同惊雷乍起于耳边,骤响在心尖,让人不由心惊胸堵气闷。这样折磨人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更有甚者,“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由此便可理解为什么杜牧说“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入宫多年没见过君王,又如何能知道君王寝宫在哪里呢?

“宫车过也”,经过的可能是秦始皇本尊,也有可能是君王派来接送某个妃嫔宫女的车,如果是后者,那么,这种屏住呼吸,静听车声停于何处的心理就可能带有一些羡慕嫉妒恨的味道了,这样压抑痛苦的生活实在是对女子的摧残!后宫的生活是封闭的、禁锢的、压抑的,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犯条规、忤逆君王,以至酿成大祸,随时可能受到严惩,甚至性命不保。所以,后宫女子除了极少数人心态好,不争不抢,面对现实,能平淡生活,其实也就是过着类于寡居独处的日子外,其他很多的女子都不能善终。让现代人不禁唏嘘!

另外,《阿房宫赋》中写:“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中的女子多是秦灭六国后的战利品,这些王子皇孙多是各国诸侯的公主妃嫔,如今一朝国灭,沦为宫人,内心郁结幽怨可想而知,虽然每天都会走过场一样精心打扮,但是当门外帝王的宫车真的经过时,心中能无触动么?这车轮声带给她们的更多的是耻辱和痛苦,此时的车声在她们听来,也必是如阵阵雷鸣炸响心头。然而“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女子中可能也包括她们,这就令人不由深思了。为什么她们也希望得到皇帝宠幸呢?是安于现状,觉得在哪都是取悦于人,不过是取悦对象换了而已?还是,盛装谋求接近秦始皇行刺以期复仇雪耻?真实情况大都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不得而知,只是每当读到杜牧《阿房宫赋》有关妃嫔宫女生活的这一段时,不禁掩卷长思,为之长叹!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中学)

全文阅读

重读《阿房宫赋》

王朝更迭亦何多,代代重复唱挽歌。这是中国历史的最大不幸。

阿房宫的焚烧只不过是一个历史的缩影,时至今日仍被后人指责。“成由勤俭败由奢”应成为永远的警世之言。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句谚语。秦二世而亡,阿房宫早已被项羽一把火化为冷烟寒灰,但在“往事越千年”后,人们并没有忘记它,可见秦始皇之“皇泽”是长久的。

当然,这里加了引号的“皇泽”,只具讽刺意义。秦始皇修建阿房宫,从反面给后人留下多少思考,多少教训!

清初诗人阎尔梅(1603-1661)曾漂泊西北天地间,考察秦王朝的种种遗迹。他在《题阿房宫故址》诗中写道:“渭水云何像汉津?浪言营室拟星辰。员峤妄遗童男女,方士虚称善鬼神。博浪不能搜大盗,深宫徒自饰真人。南山未表――臭,真得长沙著《过秦》。”(《白耳山人诗集》卷六)虽然诗中用典,但翻翻《史记》或任何一种中国通史,我们就能够知道,秦始皇妄图长生不死,活到万岁千秋,享尽人间富贵。相传其所建阿房宫,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宫中可立五丈夫高的大旗,能容纳一万余人。迷信方士,求不死之药,但在死神面前,毕竟感到茫然,于是以建造长眠之所骊山墓。光这两项工程,就动用了不下70万的役夫和刑徒,而当时全国人口也不过2000万左右。这种倒行逆施,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王朝土崩瓦解。

西汉文学家贾谊(前201-前169)曾作《过秦论》三篇,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指出其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这自然是不错的,但结论仍嫌笼统,以阿房宫立论,把秦朝来亡的教训,用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尖锐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鸣起历史警钟的,是唐代文学家杜牧(803-852)。公元825年,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恕人怨,杜牧拍案而起,作《阿房宫赋》讽时济世。由于他是在触及现实政治敏感神经的高度上,去探索历史经验的,结论也就特别发人深思:“呜呼!――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就是说,灭亡秦朝的,是秦朝自身,秦朝人来不及给自己唱挽歌,而后人给他唱挽歌,却又不汲取历史教训,遂使更后的人又为后人唱挽歌了。

这个结论多么深刻。秦始皇死后“臭”载尸之车,令人掩鼻,秦二世被迫自杀,真乃死于非命,就此而论,秦皇父子,均属不幸。但是哀其不幸,怒其腐败!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秦王朝只有十五年的寿命,可谓短祚。何以故?腐败的规模固然空前,速度也令人瞠目。阿房宫堪称是秦王朝的窗口,读一读《阿房宫赋》的描述,我们就不难想见,秦朝是如何将民脂民膏、百姓血肉任意榨取、吞噬,而挥霍于遮天蔽日的宫阙之中的。

秦王朝的,在事实上开创了一个封建历代王朝代代相因的周期率――速兴速衰。

全文阅读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五单元作文:读《阿房宫赋》有感作文1400字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句谚语。秦二世而亡,阿房宫早已被项羽一把火化为冷烟寒灰,但在“往事越千年”后,人们并没有忘记它,可见秦始皇之“皇泽”是长久的。

当然,这里加了引号的“皇泽”,只具讽刺意义。秦始皇修建阿房宫,从反面给后人留下多少思考,多少教训!清初诗人阎尔梅(1603-1661)曾漂泊西北天地间,考察秦王朝的种种遗迹。他在《题阿房宫故址》诗中写道:“渭水云何像汉津?浪言营室拟星辰。员峤妄遗童男女,方士虚称善鬼神。博浪不能搜大盗,深宫徒自饰真人。南山未表??臭,真得长沙着《过秦》。”(《白耳山人诗集》卷六)虽然诗中用典,但翻翻《史记》或任何一种中国通史,我们就能够知道,秦始皇妄图长生不死,活到万岁千秋,享尽人间富贵。相传其所建阿房宫,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宫中可立五丈夫高的大旗,能容纳一万余人。迷信方士,求不死之药,但在死神面前,毕竟感到茫然,于是以建造长眠之所骊山墓。光这两项工程,就动用了不下70万的役夫和刑徒,而当时全国人口也不过二千万左右。这种倒行逆施,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王朝土崩瓦解。西汉文学家贾谊(前201-前169)曾作《过秦论》三篇,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指出其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这自然是不错的,但结论仍嫌笼统,以阿房宫立论,把秦朝来亡的教训,用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尖锐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鸣起历史警钟的,是唐代文学家杜牧(803-852)。公元825年,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恕人怨,杜牧拍案而起,作《阿房宫赋》讽时济世。由于他是在触及现实政治敏感神经的高度上,去探索历史经验的,结论也就特别发人深思:“呜呼!------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就是说,灭亡秦朝的,是秦朝自身,秦朝人来不及给自己唱挽歌,而后人给他唱挽歌,却又不吸取历史教训,遂使更后的人又为后人唱挽歌了。

这个结论多么深刻。秦始皇死后“??臭”载尸之车,令人掩鼻,秦二世被迫自杀,真乃死于非命,就此而论,秦皇父子,均属不幸。但是哀其不幸,怒其腐败!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秦王朝只有十五年的寿命,可谓短祚。何以故?腐败的规模固然空前,速度也令人瞠目。阿房宫堪称是秦王朝的窗口,读一读《阿房宫赋》的描述,我们就不难想见,秦朝是如何将民脂民膏、百姓血肉任意榨取、吞噬,而挥霍于遮天蔽日的宫阙之中的。秦王朝的,在事实上开创了一个封建历代王朝代代相因的周期率;速兴速衰。我在《说皇帝》一文中指出:“开国之时,多为明主,试想,此时此地,打江山、夺交椅,如果领头的一脑袋糨糊,又怎能统率文武,改朝换代?此后,直至中叶,多数的皇是坐在第一把交椅上吃果果,中不溜秋;再往后,则不对了,坐在椅上不耐烦,一心向往上天梯,胡作非为,最终从椅子上摔下来,跌个粉身碎骨。就此而论,一部交椅盛衰录,就是千年帝王史。如此而己!所谓胡作非为,无非就是腐败。盛—腐败—衰亡,这是封建历代王朝钻不出去的“鬼打墙”,以至一代一代人怅怀古,悲兴亡,但到头来仍是“草迷丹阙”,遗老泣残阳。正是:王朝更迭亦何多,代代重复唱挽歌。这是中国历史的最大不幸。

秦始皇父子修建阿房宫,成了历史的笑柄。这样的笑柄,今天当然不会重演。但是我们应当高度警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的教训,后人应永铭于心!

全文阅读

读阿房宫赋后有感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句谚语。秦二世而亡,阿房宫早已被项羽一把火化为冷烟寒灰,但在“往事越千年”后,人们并没有忘记它,可见秦始皇之“皇泽”是长久的。

当然,这里加了引号的“皇泽”,只具讽刺意义。秦始皇修建阿房宫,从反面给后人留下多少思考,多少教训!清初诗人阎尔梅(1603-1661)曾漂泊西北天地间,考察秦王朝的种种遗迹。他在《题阿房宫故址》诗中写道:“渭水云何像汉津?浪言营室拟星辰。员峤妄遗童男女,方士虚称善鬼神。博浪不能搜大盗,深宫徒自饰真人。南山未表辒辌臭,真得长沙著《过秦》。”(《白耳山人诗集》卷六)虽然诗中用典,但翻翻《史记》或任何一种中国通史,我们就能够知道,秦始皇妄图长生不死,活到万岁千秋,享尽人间富贵。相传其所建阿房宫,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宫中可立五丈夫高的大旗,能容纳一万余人。迷信方士,求不死之药,但在死神面前,毕竟感到茫然,于是以建造长眠之所骊山墓。光这两项工程,就动用了不下70万的役夫和刑徒,而当时全国人口也不过二千万左右。这种倒行逆施,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王朝土崩瓦解。西汉文学家贾谊(前201-前169)曾作《过秦论》三篇,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指出其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这自然是不错的,但结论仍嫌笼统,以阿房宫立论,把秦朝来亡的教训,用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尖锐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鸣起历史警钟的,是唐代文学家杜牧(803-852)。公元825年,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恕人怨,杜牧拍案而起,作《阿房宫赋》讽时济世。由于他是在触及现实政治敏感神经的高度上,去探索历史经验的,结论也就特别发人深思:“呜呼!------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就是说,灭亡秦朝的,是秦朝自身,秦朝人来不及给自己唱挽歌,而后人给他唱挽歌,却又不吸取历史教训,遂使更后的人又为后人唱挽歌了。

这个结论多么深刻。秦始皇死后“辒辌臭”载尸之车,令人掩鼻,秦二世被迫自杀,真乃死于非命,就此而论,秦皇父子,均属不幸。但是哀其不幸,怒其腐败!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秦王朝只有十五年的寿命,可谓短祚。何以故?腐败的规模固然空前,速度也令人瞠目。阿房宫堪称是秦王朝的窗口,读一读《阿房宫赋》的描述,我们就不难想见,秦朝是如何将民脂民膏、百姓血肉任意榨取、吞噬,而挥霍于遮天蔽日的宫阙之中的。秦王朝的,在事实上开创了一个封建历代王朝代代相因的周期率;速兴速衰。我在《说皇帝》一文中指出:“开国之时,多为明主,试想,此时此地,打江山、夺交椅,如果领头的一脑袋糨糊,又怎能统率文武,改朝换代?此后,直至中叶,多数的皇是坐在第一把交椅上吃果果,中不溜秋;再往后,则不对了,坐在椅上不耐烦,一心向往上天梯,胡作非为,最终从椅子上摔下来,跌个粉身碎骨。就此而论,一部交椅盛衰录,就是千年帝王史。如此而己!所谓胡作非为,无非就是腐败。盛—腐败—衰亡,这是封建历代王朝钻不出去的“鬼打墙”,以至一代一代人怅怀古,悲兴亡,但到头来仍是“草迷丹阙”,遗老泣残阳。正是:王朝更迭亦何多,代代重复唱挽歌。这是中国历史的最大不幸。

秦始皇父子修建阿房宫,成了历史的笑柄。这样的笑柄,今天当然不会重演。但是我们应当高度警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的教训,后人应永铭于心!

全文阅读

课堂教学视频资源的个案研究

【摘 要】本文结合黄厚江老师的教学方法,探讨《阿房宫赋》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效率,为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找到最好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目标 内容 设计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78-01

“语文是什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文课”这些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众说纷纭。但是黄厚江老师却以自己质朴而本色的理解,坚实而卓越的实践,做出了回答:追求本色语文的高效课堂。

一 教学目标简洁明了

《阿房宫赋》是一篇特定背景下讽谏统治者接受前朝覆亡教训的赋文。一上课,黄老师就简明扼要地说:“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时,提了很多问题,但是,大家提到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解决……在这里我们一起研究几个普遍性的问题。”他的导语没有采用深情的回忆、故事的引诱,也没有搞音乐的渲染,而是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目标明确,就是解决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事实上,一堂课要彻底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根本不切现实,着力解决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全面开花式的教学要有效得多。他的课,导入简洁,目标简明,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 教学内容集中简约

《阿房宫赋》文本较长,内涵丰富,耐人寻味。黄老师没有按照传统方法串讲这篇课文,而是化繁为简,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围绕、指向核心教学内容的核心点,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线路上连贯地落实教学内容,尤其是关键词句,即在一个点上具体落实教学内容。从理解几个关键句子人手,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可怜焦土”等句子,这些语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环节,学生总结出体现文章思路及主旨的三个字“奢”、“亡”、“鉴”。《阿房宫赋》洋洋千言,最后归结到“奢”、“亡”、“鉴”三个字的精练概括上,可以说核心内容已经是再清楚不过了。整堂课,黄老师以语言为核心,由“气候”带出“古今异义”词,进而引导学生探求自学文言文的方法,收尾时的分层次诵读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黄老师的课在自然真切中透露着厚实的教学功力,在课堂上时时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独到理解,时刻散发着自己独有的语言魅力。以简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王荣生老师曾提出,一堂语文“好课”的较高标准即教学内容的现实化,这包括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之所以成为经典范例,就是因为基本达到了这样的标准。

全文阅读

叹哉,杜郎!

读《阿房宫赋》后,手不释卷,惊叹其妙。其为文者,杜牧也。含英咀华,钻之弥坚。有感于斯文,亦有感于其人。乃落笔成文,以抒心中之情,叹此千古奇才也。

初读文,眉梢凝,神色惊;再读之,拍案绝,峰洪泻。

洋洋数百字,跃然纸上,道尽兴亡。乍看,似百灵晨鸣,惊艳婉转;细赏,如困兽下山,声啸震颤。峨峨乎泰山之巅,玉皇峰伟;涓涓乎清流之逝,情切绵延。

碧天凌云,变幻万端,彩凤麒麟,龙跃虎啸。伫四野而望之,皆精妙绝伦。

熠熠焉,辉辉焉。文笔之矫健,似神龙见首难见尾;文采之锋芒,恰日月四射之辉煌。读其句读,口齿留香,绕梁三日,不绝如缕。烈日炎炎,似饮冰茗,神清而气爽;飞雪茫茫,如尽壶觞,血热而情长。

艳而不华,想象绝奇;体物写志,浑然一体。颂之,风云变色,响遏行云;歌之,百兽驻足,凤飞凰舞。阿房宫之奇艳,惊于世间;秦始皇之骄奢,昭于民心。呜呼!杜郎之心,叹苍生之苦难,慨秦王之淫逸,痛阿房之焚毁,恨君王之昏庸。

生花之妙笔,震世之奇才。个性人物,著个性文章。杜郎少有才学,文不加点,倚马千言。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裘马清狂之时,似太白之飘逸仙骨,踌躇满志,登高而歌:“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感念苍生之际,忧国忧民,如少陵之沉郁情怀,忧虑满心,愤慨而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身携长剑玉佩,遍访天下英豪;纫秋兰辟芷,修内心之明德。志如鸿鹄,非燕雀可小觑也。

所谓窥一斑,可知全豹。文以载道,亦见其人。杜郎之时,盛唐趋衰。文者爱财,武者惜死。终朝酒池肉林,尽日靡靡之音。古人云:是为人者,尽其能;为人臣者,尽其忠。杜郎,欲扶大厦于将倾之际,挽狂澜于波涛之间。经世济国,一展平生之才。故《阿房宫赋》者,盖为晚唐之倾颓而鸣,为百姓之多难而发。其忠义之心,凌云之志,则尽显矣。

全文阅读

聚焦篇性特征的多方会通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精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音乐美,引导学生在读书、作文时自觉注意语感。

2.了解文章高度概括与极尽敷陈的写法,体会跳脱、整散、长短、虚字衬垫及富丽夸张等语言特点。

3.了解古诗文的特殊句式。

二、教学设想

1.贯彻本人所主张的多读少讲、让学生自己体会的教学思想,用诵读为主、稍事点拨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2.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文内容讲解、疏通、熟悉;第二课时,强化记忆、分析、练习、背诵、默写。

三、预习要求

全文阅读

运用语境教学 深化本色语文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改观,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但是存在的很多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如:语文教学文学化,教学内容语体单一,课堂氛围热烈但实效不高。这显然无法满足多样语境中交际活动的真实需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改变课堂教学上的弊端成了语文教学期待解决的问题,而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的本色语文课堂教学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

本色语文的内涵是:“按照语文的规律教语文,按照语文的规律学语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1]。基于此,黄老师遵循汉语规律积极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运用语境教学法使本色语文始终充满浓郁的语文味。

语境教学法是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教学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语境教学法包括上下文教学法、情景语境教学法、认知语境教学法、文化语境教学法以及虚拟语境教学法等。黄厚江运用语境教学法,使本色语文得到鲜明体现。

一、善用上下文语境教学

上下文语境教学法是运用上下文语境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师教学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徐通锵先生说:“已知的信息统率、驾驭未知的信息,其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大体上就是‘前管后’或‘上管下’,即前字管辖后字的组配选择,上句启示下句的语义范围和陈述走向。”[2]上下文语境教学法就是根据这一汉语语义规则发展而来的。“我们要正确理解词语、文句和篇章的内涵,就必须根据特定的上下文提供的语义场,钩前联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意图,领悟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因之,依据上下文来进行语义研究,成了汉语研究的传统。同样,根据文本的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就成了一条基本的语文教学规律。”[3]黄厚江老师的教学思想体现了语境教学精神。如他提出的优化课堂教学四大原则之一的“整体原则”就强调:对于教学思路的确定,要从课文整体出发,要整体感知,注重培养学生从课文的整体去认识解读文章的意识和能力。理解相关内容要联系全篇,联系上下文,避免断章取义,这表明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上下文语境教学法。他的许多文章都运用了上下文教学法。如在《阿房宫赋》教学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专题第一个板块的第二篇课文《阿房宫赋》。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时,提了很多问题。但是大家提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解决,实际上也没有必要一个一个地解决。因为很多问题,只要把注释用心地琢磨一下,把上下文结合起来想一想,就能够自己解决。在这里,我们一起研究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比如课文第一小节,有同学问最后一句话“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课文没有加注,实际上大家用心想一想上文的意思,这是能够理解的。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为提这个问题的同学作一个回答?

生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地方不同而气候不同,是强调宫很大。

全文阅读

语文课堂:发现精彩的“舞台”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精彩课堂?答案肯定会各不相同,但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角,给他们更多自由探究和主动表达的机会,才是让他们获得更多感知的基础。语文课堂,让精彩随时生成,让生动活泼尽情演绎,定能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发现更多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语文课堂关键是过程,需要多样化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进行深入解读,让文本的导读与深化情感形成有机的融合。

一、自我质疑,生成丰富情思

让探读成为一种习惯,就是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的基础上多给他们更多投石问路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自我质疑,能使得他们在不断发现疑点和难题的过程中形成敏锐感知和深厚认识,思维更有深度和广度。以自我质疑为径,让学生在预读素材中行得更远,让他们在主动探思的过程中飞得更高。

围绕自我质疑,让学生主动获取多样化思维信息,更利于他们深化感知。如在《雷雨》教学中,针对戏剧的冲突,多给学生自我研读和深思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揣摩各个人物内心思想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问题。有学生在阅读中质疑:为什么周朴园作为资本家,仍然要虚情假意地表达自己所谓的仁慈外表。有的学生认为,作者在描写周朴园与他人、自己、自然的冲突中更多表现了一种矛盾,但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又不经意展现,使得剧本更有深度和意义。有人则从周朴园与鲁侍萍前后之间的矛盾进行剖析,从伦理道德、情感思想等方面探寻。不同的|疑能给学生更多的深度理解的机会,利于他们在主动融入探知中发现更多有意义的话题内容。

以质疑为前提,多给学生更多研读和探索的机会,会使课堂教学产生不一样的内涵。围绕学生各自不同的认知需要,围绕认知的起点和发展需要,多让学生主动构思和深入揣摩,定能使语文更有“嚼劲”。结合学生在阅读质疑中的发现,教师可引导他们主动与文本、作者、编者进行深度对话,根据各自的感悟主动提出意见,获得更有情感的内容素材。

二、协作探知,发现各异精彩

让学生在带着任务进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深度体验,能使他们在主动活学文本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新鲜内容和不一样的发现。围绕合作探知的方式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帮助他们在自选目标和主动交流中集思广益,在深入的沟通中形成更为丰富的感思。

运用协作探知模式,能使学生主动发现更多精彩。如学习《阿房宫赋》,结合“赋”这一文体,多给学生设置相应的思考题目:阿房宫如此富丽堂皇,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注意?结合这种赋体,你从中发现了哪些值得深思的信息?很多学生以小组探究为载体,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有的认为,阿房宫的富丽堂皇,其实正隐藏着无穷的险境,昭示人们:要想获得封建帝国的长治久安,就应该秉承“民为贵”的思想。有的小组则认为,作者运用这样的文体进行表述,就是告诫当朝者,要引以为戒,不能再蹈前辙,否则会亡国。有的小组则认为,阿房宫最终被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在告诫当朝者,“得人心者得天下”,等等。运用小组合作探究,能使学生不再以教师讲解为单一的接受模式,而是在深入合作中发现更多有意义的信息内容。

全文阅读

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线教师学习的机会多了,但却被层出不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迷惑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很少能被普遍推广,为什么?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没有能从根本上领悟他们教学的精髓,而被外在的形式迷惑了。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课改前后的两个较为优秀的案例的异同点(欧阳代娜老师的《岳阳楼记》和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来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这两个成功案例的共同点能较好地体现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我们把握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的规律。这两个案例的不同点能折射出课改前后文言文教学观的转变。教学观念的转变意味着对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的更深层认识。

【关键词】 文言文案例共同点教学观

文言文流传千古,哺育了一代代中国人,是我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教材中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精品,它们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人文思想教育的素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新课程改革,对文言文教学重视不言而喻,不仅增加了文言文的容量,而且对中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经常会有一些机会去观看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听完课之后,常常是大加赞赏。一旦搬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上,感觉只学了一些皮毛,远不如示范课那样有好的效果。其实,不是经验不能推广,而是我们一直没有弄明白要推广的是什么经验。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没有能从根本上领悟优秀课例的精髓。本文试图通过两个优秀案例(欧阳代娜老师的《岳阳楼记》和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深入分析其成功的深层原因,并借此探讨新课改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及文言文教学观的转变等问题,也许只是管中窥豹,还请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一、从两个优秀案例的共同点看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特点

欧阳代娜老师的《岳阳楼记》和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两个成功的教学范例,虽然相隔时间较长,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但作为成功的教学案例,有其共同的特点,而真正领会了这些共同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我认为这两个案例共同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两个案例都符合好课的标准。那么什么是好课的标准呢?明确标准意味着我们心里有了一杆称,不要被层出不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而迷惑了我们的眼睛。王荣生老师曾提出一堂语文“好课”的较高标准即教学内容的现实化,这包括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欧阳代娜老师的《岳阳楼记》和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之所以成为经典范例,我想他们的课基本达到了这样的标准。

例如欧阳代娜老师把《岳阳楼记》这篇课文的核心教学内容确定为:“我们可以用讲清作者的思路的办法,来寻求作者构思时代思路轨迹,从中体会作者博大宽深的襟怀情操与思想境界。”①从课堂实录中的部分环节中有所体现。学生经过讨论,老师指导,最终整理出文章思路脉络: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前人之述备矣得无异乎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吾谁与归。至于体会作者博大宽深的襟怀情操与思想境界这一点实际上学生在探寻文章的思路中已经在体会了。《阿房宫赋》是一篇特定背景下讽谏统治者接受前朝覆亡教训的文赋,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果教师按照传统方法串讲这篇课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一篇优美的文赋,便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并且教学效率也不会太高。黄厚江老师用一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效率较高。他一上课,就开宗明义,说“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时,提了很多问题,但是大家提到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解决……在这里我们一起研究几个普遍性的问题”。②以下的教学就是按照这样的定位进行。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第二,两位老师的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围绕、指向核心教学内容的核心点,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线路上连贯地落实教学内容,尤其是关键词句,即在一个点上具体落实教学内容。正如王荣生老师所说的教学线路要“一根筋”,③用欧阳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锅出”。④两位老师说得多么形象!欧阳老师就是按照她的说法在实践者,而《岳阳楼记》这个案例就是最好的体现。从第一个环节开始,欧阳老师就有意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文章的结构,而落实在“守”、“备”、“然则”、“异”。正如欧阳老师在“教学笔记”里说的“备”与“异”,抓住这一闭一合,教学的第一个难点就解决了,为教学进入下一步打下了基础。⑤黄厚江老师的教学思路也是从理解几个关键句子入手,一开始的几个环节,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可怜焦土”等句子,这些语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环节学生总结出体现文章思路及主旨的三个字“奢”、“亡”、“鉴”。《阿房宫赋》洋洋千言,最后精炼地总结出三个字,可以说是核心内容已经是再清楚不过了。

全文阅读